中南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机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教师结构合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宪法与行政法所教师4人有出国访学经历,现任所长敖双红教授
研究领域宪法与行政法所现有行政规制研究中心与中南大学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湖南省政府服务与法治研究中心、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南研究基地和湖南省预防腐败研究基地也挂靠在此
研究范围包括人权、预防腐败、公共服务、行政规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特别是法治中国、财政宪法以及公共行政民营化等方面比较突出
开设有宪法、人权法、外国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等课程,为法治湖南以及的卓越法律专门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资源
科研业绩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周刚志教授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湖南省社科基金9项(其中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课题2项,其他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近30项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
在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方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教师参与了长沙市地方立法、《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及其配套办法、《湖南省服务规定》等的起草,为法治湖南的研究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必新教授入选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敖双红教授入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
教学成果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很好,先后有教师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和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
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4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等
研究人员:江必新、敖双红、周刚志、黄先雄、李沫、徐靖、李玮萍
刑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刑法研究所现有教学人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均系法学博士,其中3人有国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研究生导师5人
本所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受邀参与司法实务部门刑事疑难案例专家论证和各级地方立法工作,注重对学生刑法学专业基础、科研学术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其中有1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现任所长为罗树志副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犯罪学等方向,在刑罚理论、罪数理论、侵犯财产罪、有组织犯罪、危害结果、社会危害性理论等领域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
开设有刑法学、犯罪学(双语)、国际刑法学(双语)、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犯罪论专题、刑罚论专题、犯罪学专题、刑法学专题、国际刑法学专题、刑事疑难案例、刑法各论专题等课程
科研业绩先后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6项、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院级教改项目3项、跨境科研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10余项,先后在《Consumer Law Journal》、《中外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国内外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有多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教学成果所有教师有超过10年的教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多次获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等,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项,院级精品课程1门,发表教改论文数篇
教学研究人员王飞跃、罗树志、刘刚、詹红星、张纪寒
民商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现有教学人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
教师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2人,5人有国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
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
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
现任所长为余卫明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包括民商法基本理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公司法、信托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
在民法基础理论、公司法、劳动社会保障法、信托法等领域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
开设有民法总论、民法分论、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商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信托法等课程
科研业绩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7项,中国法学会课题3项,其他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20余项
先后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治与社会发展》等法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有40余篇学术论文被以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民商法学》、《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等全文转载或转摘
先后两次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部分资助
教学成果多位教师有超过10年的教龄,教学效果显著
先后有教师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本科教学质量二等奖、中南大学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2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教学研究人员蒋建湘、马跃如、许中缘、张军建、余卫明、潘纪乐、刘冬梅、龚博、贺东山、余湛、张歆
经济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经济法研究所教师国际化程度较高,其中5人有英国、美国、日本等出国访学经历
现任所长李国海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范围涵盖经济法基础理论、金融法、竞争法、环境资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政税收法、医疗卫生法、通讯传播法、企业公司法、公益诉讼等领域
2000年获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开始招收经济法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
创立以“市场三缺陷—国家调节三方式—经济法体系三构成”为轴心的“国家调节说”,成为经济法学主流理论
提出“转轨经济法学”理论,旨在解决经济法学研究脱离中国现实的突出问题
除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已形成国内领先优势外,经济法学三个分支(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也都具有鲜明特色,形成了国内少有的学科结构全面、均衡发展的经济法学术团队
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经济法学》,主编CSSCI集刊《经济法论丛》
在研究经济法模糊性的基础上,将模糊数学应用于法理学,提出的“模糊法学”理论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科研业绩先后主持国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8项,司法部课题2项,其他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30余项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颜运秋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陈云良教授为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百人工程”学者,曾获第七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成果开设有经济法、金融法、银行法、竞争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本科课程
先后有教师被评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
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1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研究人员陈云良、刘继虎、李国海、颜运秋、李纪兵、王红霞、张宝
诉讼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
诉讼法研究所教师国际化程度较高,其中6人有出国访学经历
现任所长张善燚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包括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问题、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问题、比较司法制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仲裁理论和实践问题、律师法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刑事诉讼人权保护尤其是隐私权保护领域、律师权利和被告人权利保护领域、刑事被害人与人权保护领域、民事诉讼伦理领域、民事诉讼的商谈伦理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原则,开设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法、仲裁法(双语)、刑事侦查学(双语)、律师与公证制度、刑事疑难案例研究、民事疑难案例研究、诊所法律教育等课程,为培育具有宽阔视野的卓越法律专门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资源
科研业绩先后主持国际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7项,中国法学会课题1项,其他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十多项
先后在《哲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先后两次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部分资助
教学成果7位教师都有超过10年的教龄,其中两位教授更是20年以上,教学效果显著,先后有教师获得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
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2项,湖南省教改课题2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有1篇教改论文获2009年湖南省教研论文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中南大学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
研究人员张善燚、杨开湘、唐东楚、伍浩鹏、樊长春、陈文曲、邵华
国际法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6人拥有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国际法研究所教师国际化程度较高,其中2人在境外(法国和香港)取得博士学位,4人有出国访学经历
现任所长张海燕副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包括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电子商务法、国际金融法、WTO法、国际人权法、国际条约法和国际环境法(非物质遗产保护)
在电子商务消费者法律保护及国际私法问题、遗传资源法律保护、国际投资法律问题、国际人权保护、文化遗产流通的法律保护等流域有专门研究
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原则,开设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WTO双语、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双语)、国际商法、国际条约法、国际人权法、国际金融法、冲突法、国际法基础理论等课程,为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法律专门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智力资源
科研业绩先后主持国际社科基金3项,“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7项,中国法学会课题1项,其他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课题近20项
先后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等法学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先后两次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部分资助
刘益灯教授被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填补了中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省部级一等奖的空白
教学成果多位教师有超过10年的教龄,教学效果显著,先后有教师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
主持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3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多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有1篇教改论文获2007年湖南省教研论文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中南大学高等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获二等奖
研究人员刘益灯、梁小尹、张海燕、毛俊响、王历、杨学东、 邓婷婷法学理论研究所中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所包括两个二级学科:法学理论和法律史学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全都拥有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本所专职成员不多,但非常精干,年龄、职称、学历、学位和学缘结构颇为合理,学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
其中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1人(谢晖教授)、湖南省法学理论研究会会长1人(胡平仁教授)
首任及现任所长为胡平仁教授
本研究所成员在法哲学和部门法哲学、法社会学基本理论、民间法研究等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其研究成果突出,共出版学术专著、译著近40部,主编教材7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教研教改论文6篇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
该所教师大多课堂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尤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学、识都非常突出的中青年博士、硕士人才,其中不少人先后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荣誉,并已成为国内有关方面的科研教学骨干或新秀
本学科已形成稳定而富有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其特色和发展前景表现在:1.法哲学
本方向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分为三大块:法哲学原理(胡平仁教授)、法律方法论(谢晖教授)和部门法哲学(胡平仁教授、杨清望副教授)
在法哲学原理方面,以法的本体理论为核心,辐射法的价值和方法的研究
在法律方法论方面,以司法实践为对象,以法律论证为龙头,涵盖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研究
在部门法哲学方面,致力于公法哲学、私法哲学和社会法哲学的研究
其前景表现在,适应法哲学部门法化和部门法学法哲学化这一当今国内外法学界的新趋向,在重新审视我国法哲学原理的基础上,开辟多个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观点或理论,推进法哲学原理研究的深入,以克服法哲学过于空洞、部门法学理论不足的弊端,力图在法学理论体系创新方面获得开创性和领先性成果,并为我国部门法哲学的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与逻辑以及各具体方法的综合和交叉
在研究视野上,着眼当代法的理论,结合中西、古今的法理论学说,以改变法哲学研究视野的局限
2.法社会学
本研究方向旨在将社会学的整体性和经验性方法用于法学研究,并用法学思维来解释社会现象
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子方向:一是基本理论
这部分着重研究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包括法社会学思维方式、法律运行、法律实效、法律职业、法律意识和法律接受等
胡平仁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这个方面的研究,其众多研究成果和译文译著大大地深化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民间法研究,即从法律多元角度研究国内外民间习惯法和制定法在国家法治建设中使命、功能、地位、机制及其他相关问题
谢晖教授长期以来倡导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而且初步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本研究方向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与逻辑以及各具体方法的综合和交叉,通过对两个子方向的深入研究,力图都能有所突破,并在法社会学思维方式和民间法文化的法社会学透视方面获得开创性和领先性成果,为我国法社会学走向成熟和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3.法律文化与比较法学
本研究方向立足于中外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主要着眼于法律文化的理论探索与比较研究
金大宝博士、王进文博士等以法治理论和法律文化为视角,着力于东西方法律传统和法治实践的比较研究
在法律文化(尤其是诉讼艺术)、比较法的基本理论、亚太地区法律传统比较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推出一批高质量学术论著
经济法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中心于2005年正式成立
现已形成了以漆多俊为核心,由众多、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
该中心以三三理论为指导,围绕经济法的前沿问题开展研究
该中心主办的期刊《经济法论丛》作为研究的结果,从1998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2卷
成为国内经济法研究的前沿阵地
先后在上海、郑州、武汉、长沙等地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并结集出版论文集
该中心开办的中南大学漆多俊经济法研究中心网页开辟有学术研究、经济法论丛、漆多俊法学思想研究、学术活动、博士论坛等栏目,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学术研究网页
司法与人权研究中心司法与人权研中心所成立于2004年9月,以本院诉讼法及人权研究方向的现有教师为主体构筑的一个科研机构,紧紧围绕“司法与人权保护”主题,整合分支学科,发挥团队优势,实质性地合作开展高端学术研究
该中心现任主任杨开湘,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
知识产权研究研究院湖南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4月26日,座落在湘江之滨、麓山之南的中南大学南校区,是中南大学直属的科研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是中南大学和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的知识产权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基地
2012年1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被确定为中南大学“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首批重点培育基地;2012年2月,依托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知识产权研究院自主设置了知识产权法二级学科博士点,开始独立招收知识产权法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12年5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11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6月,知识产权研究院进入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机制单位
知识产权研究院以法学和管理学为基点,高效整合了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法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湘雅医院医药信息系等单位的智力资源,现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共有研究人员29人
其中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有18人具有博士学位
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首批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人选1人,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1人,湖南省“121工程”人才1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研究人员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70余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重要期刊发表知识产权专业学术论文150余篇
研究团队在服务地方法制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承担了《湖南省专利条例》等地方性立法的立法研究项目,推进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试点工作,为知识产权领域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工作的制度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致力于知识产权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同时,知识产权研究院还积极弘扬知识产权文化,致力推进知识产权素质教育
2011年4月,发起成立了湖南省首家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联盟
2013年4月,这一组织已发展成为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联盟,吸纳了政府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者,成为了湖南省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知识产权志愿者团体,为推进“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秉承优良的科研传统、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正以矫健的姿态——扬帆奋进、阔步前行
中日经济法研究所中日经济法研究所于2001年2月经中南大学批准成立,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专门从事中日经济法研究的科研机构
该所的研究人员由中、日两国经济法学者、专家组成
该所在日本法务省、文部科学省的支持下,与湖南德州公司合作,于2002年12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日经济法国际研讨会
该所已与日本亚西亚大学、独协大学、国立千叶大学等日本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讲学和合作研究课题,联合培养经济法硕士研究生
研究所出版了《日本法学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译丛》,主编了《中日法律大辞典》,填补了中日两国此类辞书的空白
中日经济法研究所每年出版《中日经济法研究年刊》
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于2010年6月经中南大学批准成立
成立中南大学预防腐败法制研究中心是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以预防腐败和法律制度的交叉研究为特色,发挥我院法学研究的优势,促进有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强廉政立法特别是预防腐败立法服务
其他湖南服务型政府与法治研究中心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南研究基地医疗卫生法研究中心行政规制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