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实验室电影音效19 世纪60年代晚期

杜比实验室电影音效19 世纪60年代晚期,在B型降噪技术刚开始进入市场时,杜比就开始为自己的降噪技术寻找其它的应用

看上去有前景的一个领域就是电影音效,特别是摄影或“光学”声轨,这是19世纪20年代晚期兴起的,主要是由于杜比的努力,目前也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电影配音方式

光学声轨有许多优点,包括经济、可靠以及相对更长的拷贝寿命

同样重要的是,带有光学声轨的35mm 电影胶片是事实上的通用介质:例如美国生产的胶片可以在全世界的剧场里播放

然而,这种通用性正在走下坡路

在影院竞相安装音效设备和电影制片人疯狂地向电影中加入对白10年之后,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在30 年代晚期电影行业采用了一种标准化的影院播放频率响应,这在今天被称为“Academy”(学院)特性

同时这就导致产生了一种录音和播放系统,可以使任何电影的声音在全世界的任何影院里都获得合格的音质,虽然克服了30 年代的限制,但是这种标准缺乏采用先进技术的灵活性

实际上,甚至到了70 年代,影院里的一般光学声轨播放出的声音频率响应还几乎和电话声音的频响一样窄

经过研究,杜比发现了光学声轨中的许多限制,其主要原因是背景噪声非常高

要滤除这种噪声,就要对剧场播放系统的高频响应进行仔细的限制(调整“Academy”特性)

使事情更麻烦的是,为了在这种系统中提高对话的清晰度,混音人员在录制音轨时要非常多地使用高频预加重,这会导致非常高的失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