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的领导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的领导文协的成立,不仅使文艺家们有了自己的组织,而且使这个组织中的成员一致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于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支文艺界的统一战线队伍,是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意见和主张

他指示阳翰笙去着手组织力量,并提议由老舍出任“掌门人”

文协不设理事长,采用集体领导的方式,而一切会务由“总务主任”老舍主持,大批的中共人物,如郭沫若、茅盾、田汉、罗荪等,则分别担任了理事或候补理事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抗日文艺工作

《抗战文艺》是文协的会刊,更是文协重要的宣传阵地

编委会严格按照“三三制”组成,具体负责者,则定为楼适夷、姚蓬子和蒋锡金3人

名单是老舍提出来的,经过文协中的党小组的讨论,并最终请示了周恩来

这样的安排严格地保证了党对刊物的领导权,正如蒋锡金所说:“在具体执行编务遇有问题有争执时,我和适夷对姚蓬子是二比一,老舍有时也来参与编务,那就变成三比一,姚蓬子总是少数

” 文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文协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共通过《新华日报》社论,指出“深入前线和敌人的后方”,开展“文章入伍”和“文章下乡”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文协还屡次召开座谈会,讨论如何保障战时作家的基本生活,《新华日报》及时地发表了《给文艺作家以实际帮助》的社论,指出最“实际”的帮助,是必须“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在法律上保障文艺工作者言论出版自由和不受恶势力的袭击”

1944年文协为纪念老舍创作20周年举办活动,《新华日报》立即发表短评,借用老舍的一句话向生活在战局最为艰难时刻的文艺家们指明了方向——“尽管贫穷,我们要咬紧牙关忍受,要保持清高,不可变节”

文协的成立,使党有了自己的文艺队伍;是党的正确领导,方使文协永葆战斗的青春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