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是孤立的,对于世界来说,它不仅处于欧战爆发的前夕,而且中国人民敢不敢抗击日本的大举进攻,中国会不会灭亡,亦成为了世界舆论最为敏感与关注的问题
为此,文协自成立以后便积极地与世界革命文学取得联系,努力地将中国人民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勇气传递给全世界
文协设立了国际宣传委员会,其任务是将中国的抗战文艺活动及其作品系统地介绍到国外

为了加强交流工作,该会特聘请林语堂、谢寿康、萧石君为驻法代表,熊式一、苏芹生为驻英国代表,萧三为驻苏联代表,胡天石为驻日内瓦代表
1938年11月,中苏文艺研究会正式成立,文协成员宋之的、魏猛克、史东山等均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
在组织工作上,文协多次向世界文化界、文艺界发布宣言或公开信,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争取世界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在它的成立大会上,由茅盾起草的《告世界文艺家书》即庄重宣布:“我们——立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这统一旗帜下的文艺工作者,盼望全世界中国之友的文艺家给予我们更多的力量,为了争取远东的真正和平,为了给予摧残文化的野心的侵略者以打击,为了实现人类的和平相处,自由发展,让我们携着手共同前进!”这封公开信以及由胡风起草的《致日本被压迫作家书》,被分别译成了日、英、德、俄、法、世界语等文字,于世界各大报刊发表,使中国抗战文学的声音传向各个国家
文协还就日寇轰炸广州、武汉、重庆等地,多次通电诉诸世界舆论,并致电国际作家保障文化自由协会及苏、美、英等国的文化组织,对于他们的声援表示由衷的感谢
文协还注重开展文学上的交流,既包括请进来,又包括送出去
文协多次举办了纪念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以及罗曼·罗兰等外国作家的活动,还发动与开展了一个中国作品“出国”的运动——《中国抗战小说选》在英国出版,《中国抗战诗选》在美国出版,《中国抗战文艺选集》在匈牙利出版,“中国抗战文学专号”由《国际文学》杂志以8种文字出版……1939年8月,总会与香港分会共同创办了一份英文版的刊物《中国作家》,向海外人士详细介绍中国的新文学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也是一个战斗的堡垒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