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杨理合教授介绍1928年8月13日,杨理合出生在江西省广丰县桐家板一个贫苦的家庭
战争年代为逃避战乱,杨理合随着父母到过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童年这段几乎浪迹半个中国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
1985年,国家卫生部在广东省建立了“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他受命调到该中心工作
在中心,他结识了来自美国的麻风病理学专家施钦仁教授及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小女儿安薇女士
安薇和他,一个是社会工作者,一个是麻风防治工作者,一个正在寻求如何促进麻风康复者的尊严和平等问题,一个正在寻求如何帮助麻风康复者解决在疾病治愈后所面临的偏见、歧视等社会问题
共同的追求使他们频繁地进行了近2年的交流,一个理想终于诞生——成立一个麻风康复者自己的组织,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要将“一个人的梦想变成大家的梦想”!1993从中国麻风防治研究中心退休,开始了新的旅程---麻风康复事业
1994年,从在巴西召开的国际理想协会成立大会返回后,杨教授深入到广东各地的麻风康复村将自己的想法及巴西的会议精神与康复者进行了分享,出乎他意料的是康复者纷纷表示支持,情绪非常高涨
康复者的积极反应坚定了杨教授筹办康复者组织的决心
于是,本来已经退休了的他开始游说于政府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和各康复村之间,各种讽刺、议论开始兴起,他只是报以一笑
在夫人张月玲的支持下,他将自己的客厅和阳台腾出作为办公室,自己的退休工资作为办公经费,电话机公私合用,开始了长达2年的筹备工作
当时的卫生厅防疫处的池银庆处长非常敬重杨理合医生,在卫生厅的支持下,1996年8月19日,一个康复者自治的组织国际理想协会中国分会终于成立,取名为“汉达”(HANDA),以纪念发现麻风杆菌的挪威医生G·阿莫尔·汉森,以及终生帮助夏威夷麻风病人的比利时神父达米安
1996年,在国际理想协会和闻路得女士等人的帮助下,杨理合筹得部分项目资金,凭着一腔热血和改变康复者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的决心在清远杨坑医院、广东省泗安医院开展养鸡、养鱼及种植芒果等
此后,又陆续开展了助学项目、流动眼科、溃疡护理项目、假肢制作安装项目、康复者一日游、义工访村活动、社工住村项目等等
看到汉达一步步成长,杨理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他特别满意汉达所坚持的理念:“助人自助”就是倡导给麻风康复者鱼竿,鼓励引导他们钓鱼,而不是直接给他们鱼吃,以避免产生依赖的一种工作方式
1999年,他主动提出退位,选用年轻人担任秘书长
尽管理事们希望他再任一届,但是,他的坚持使大家接受了他的意见
主动退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胸怀和胆识
2003年11月,杨理合获得了由日本财团颁发的“社会贡献奖”,这个奖表彰了杨理合几十年为消灭麻风病,退休后继续为麻风康复者回归社会和健康所做出的努力,是25位获奖者中唯一的华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