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题说明凝聚八方智慧 创新中国戏剧文化管理——“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题说明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9年中宣部、文化部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触及到文化体制改革最核心、最复杂的问题,是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进展影响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其成败决定着文化体制改革能否圆满收官
依据时间表,到2012年6月,所有国有文艺院团都应完成转制任务
目前来看,通过改革一些国有文艺院团的活力得到释放,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也涌现出不少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演艺产品
然而,改革也使业界产生了不少疑问和模糊认识:改革是不是政府在“推责任、甩包袱”?是不是政府没有钱、养不起文艺院团了?改革会不会弱化对文化艺术的保护?会不会导致艺术品质的降低?没有了国家投入,文艺院团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呢?……由此可见,院团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作为文化战线的主力军,文艺院团自身的生存状态、创作观念、发展前景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走向和成效,甚至直接影响到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1、文艺产品是非物质产品,具有精神产品、公共物品、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属性,这一特殊性意味着改革必然是复杂的;2、就文艺院团本身而言,其长期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到资产管理、人事调整、财务税收等方方面面;且由于剧种不同、地区不同、历史不同,不同院团的生产方式、服务对象、市场生存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3、现行的改革主导者是政府,院团短时间内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4、现在的艺术市场缺乏科学的文艺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体制改革的成效难以科学评估;5、从人才培养来看,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周期长,文艺院团人才队伍易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和断档危机
这些问题决定了 “剧院团挂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发展之路更加充满挑战,需要创新
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教育部直属艺术院校,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认为自身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责无旁贷;更加积极参与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是使命召唤
中央戏剧学院应该发挥自身的学术研究优势,为文艺院团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此,中央戏剧学院决定牵头成立“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创新协同中心”,凝聚各界精英力量,共同探讨和研究戏剧文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戏剧院团在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困难,为中国戏剧院团的长久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寻求一条创新之路,为文化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
中心成员彼此地位平等,共同协作;将在共同深入分析、研究和总结戏剧院团现实状况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中国戏剧文化管理的理论范式,并将其推广运用到其他艺术门类院团,从而为推动和深化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做出实质性贡献
此外,高层次文化管理人才缺乏是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共识,戏剧行业的专业管理人才就更是凤毛麟角
戏剧经营管理人才是戏剧行业繁荣发展的核心人才之一;随着文艺院团改制的推进,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作为“国家队”的中央戏剧学院,早在1985年就开始设立课程,尝试培养专业戏剧管理人才;2001年建立艺术管理系,围绕戏剧管理展开系统教学和研究
中央戏剧学院是全国最早建立艺术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单独设立管理院系的艺术院校之一,更是唯一提出“立足于专业特色,为中国戏剧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符合中央戏剧学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并为学校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国家急需的高端戏剧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将是学术研究的平台,也是高端人力资源的生产基地,更是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的枢纽
中心既要对中国的历史、现代戏剧管理问题探源和寻找规律,更要着眼于未来,为戏剧文化的明天输送最优质的经营管理者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