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心类别根据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不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领域类等两个类别进行布局建设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3家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合成生物等12家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类创新中心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把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产业企业创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提供综合性、引领性支撑
创新中心由相关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牵头或多地方联动共同建设,发挥有关地区和部门比较优势,统筹布局、汇聚资源,指导推动有优势、有条件的科研力量参与建设
创新中心采取“中心(本部)+若干专业化创新研发机构”的组织架构,形成大协作、网络化的技术创新平台
中心(本部)是创新中心的总体运营管理机构,为独立法人实体,主要负责创新中心的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研究领域布局、运行管理、内部资源配置等相关职责
专业化创新研发机构主要结合区域内各地方的产业发展需求和优势科研力量分布进行统筹布局,主要依托高校院所的优势科研力量或新型研发机构等组建
专业化创新研发机构的布局可以根据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重大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条件的可以优先组建为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0年12月24日,科技部在京召开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12月,在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国家首个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4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立足广东、协调港澳、带动全国
总部的建设已纳入广东省与清华大学省校战略合作之中,将由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等联合发起,通过引进一大批清华大学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成果,以及和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行业龙头企业的顶级研究机构深度合作,解决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6月3日在上海揭牌成立后,科技部会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举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强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要立足长三角,而不限于长三角,集聚全球创新力量,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以点带面支撑高质量发展
领域类创新中心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影响产业安全、参与全球竞争的细分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建设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部署,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行业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主要由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联合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带动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建设
支持符合相关定位和条件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优先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2016年9月5日在青岛设立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集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的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平台
致力于以高速列车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创新,促进技术扩散与成果转移转化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以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位于广州市黄埔区 ,由TCL牵头组建)作为主体建设,重点突破材料、器件等技术瓶颈;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由深圳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共同建设,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突破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