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基地重建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基地重建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基地遭受重创,32套大熊猫圈舍严重被毁

震后重建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承担起了对口资助援建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任务

涉及重建项目23个,涵盖基地圈舍复修、生态修复、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电力能源等多个方面 

研究中心当年6月开始紧急转移60多只大熊猫,其中32只被转移到北京、福州、成都等相关单位寄养,其余的则被转移到碧峰峡基地紧急安置

2012年10月30日上午,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卧龙神树坪熊猫基地举行大熊猫回家仪式,欢迎震后首批18只大熊猫从碧峰峡基地重返卧龙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首批大熊猫的回家,标志着卧龙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震后新建的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距原址约22公里,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约为原基地的20倍大

该项目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助,按绿色三星标准设计

基地分为大熊猫饲养、野化培训和野生动物公众教育三大功能区,有59套大熊猫圈舍,兽医院,大熊猫过渡、野化培训区等配套硬件设施

十八只卧龙大熊猫踏上回家路——首批18只大熊猫回归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耿达乡神树坪,入住灾后重建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新基地 2012年10月30日,灾后新建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神树坪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新基地投入试运行

十八只大熊猫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重返卧龙,这是地震4年来,首批大熊猫返回卧龙的重建基地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林业厅的坚强领导下,在香港特区、广东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卧龙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关要求,扎实工作,坚定地迈上了民生优先、统筹保护、科研的重建之路,取得了灾后重建基本完成的伟大胜利

一是大熊猫栖息地有效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累计开展植被恢复5.9万亩、人工造林1.85万亩、封山育林4.1万亩,治理栖息地地质灾害11处,重建了一批基层保护站点

二是大熊猫保护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质量,新建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控中心,扩建了雅安基地、新建了卧龙生态教育中心,“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保护基地”初步形成

三是大熊猫保护科研活动有序推进

地震以来,卧龙共繁育成活大熊猫45只,圈养数量增至175只,先后有8只大熊猫被选送到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加强大熊猫野化培训,建立了大熊猫野外放归梯队,成功将全球首个野化培训的大熊猫“淘淘”放归自然

四是民生重建工程率先完成

首先完成了13个新村住房757户的民房重建任务,同时重建了学校2所、医院2所、福利院1所

新建了熊猫电站、旅游栈道及一批垃圾处理、供排水、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开展风貌塑造、五改三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应急工程及时完成

在水利等部门的支持下,区内正河、走马岭等4处河道防洪堡坎纳入了全省应急工程,落实资金5000万元完成河道整治3500米、防洪堤3954米,成功经受了今年“7.21”特大暴雨等考验

在此次入住卧龙新家的十八只大熊猫中,有经过经历过2008年“5.12”地震送到其他动物园寄养的,有震后在碧峰峡基地安置的,也有震后在碧峰峡基地出生的大熊猫

为庆祝这十八只大熊猫入住,当天上午,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卧龙重建基地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

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看见阔别已久的家乡亲人,熊猫们也是难掩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在尽情享受美食之余,还不忘在镜头面前向千里之外的同伴们炫耀一番

2008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基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深受重创,32套大熊猫圈舍严重被毁

震后,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等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研究中心紧急将60多只大熊猫分批转移,其中32只被转移到到全国各省市兄弟单位寄养,其余的被转移到碧峰峡基地紧急安置

2012年是研究中心“熊猫回家年”,通过多方努力,研究中心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二期项目也取得巨大成果

今年6月29日,首批3只成年大熊猫正式入住卧龙保护区都江堰大熊猫救护和疾病防控中心;10月11日,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顺利放归自然;而今天,重建的神树坪基地正式启动试运行,迎来十八只大熊猫入住

至此,卧龙大熊猫已经完成了回归“健康之家“、“自然之家”、“爱心之家”三个回家

新建的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位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神树坪——黄草坪区域,总建筑面积19844.51平方米,项目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助

建设目标是成为集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以及公众教育和高端科学观察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研究中心

基地分为大熊猫饲养、野化培训和野生动物公众教育3大功能区,具备59套大熊猫圈舍,游客接待中心,科研办公楼,科普教育中心,兽医院,大熊猫过渡、野化培训区等配套硬件设施

重建完成后,卧龙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今天,由香港特区援建、按绿色三星标准设计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迎来了首批震后在外避灾的18只大熊猫回家,标志着卧龙的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卧龙、都江堰、雅安碧峰峡三个基地组成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与自然保护教育基地,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大熊猫保护与科研水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