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详细内容1、研究方向实验室注重研究方向的前瞻性与区域特色的鲜明性
结合国内外本学科发展动态及河南省科技战略发展和区域特征,紧密围绕黄淮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凝练形成了"黄淮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策略、黄淮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黄淮区域特征污染物检测技术"四个区域特色突出、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水环境污染的削减控制技术、环境污染物化学行为、绿色化学、超痕量分析检测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2、学科建设实验室依托于河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科
该学科筹建于1978年,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专业之一
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质,1993年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唯一拥有环境类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9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新增"环境科学"本科招生专业
3、学术队伍实验室主任由河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张杰教授担任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所占比例达到84.3%
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河南省杰出人才、杰出青年科技创新计划、高校创新人才计划获得者10人
经过实验室建设期间的培育和人才汇聚,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团结协作、工作认真负责、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
4、承担课题在科研立项方面,近两年多来,实验室成员新增主持省部级以上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85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教育部项目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0项,省级一般及横向合作项目30项,新增科研经费1708.8万元
2007年11月,经过激烈竞标,实验室凭借在城市污水厂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获得河南省首次设立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经费额度200万元;争取到河南省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专项科研经费500万元,表明实验室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重大应用科研项目的能力显著增强,并为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经费保障
5、基础建设实验室采购了ICP-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现在已拥有价值2100多万元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和280万元的小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2380余万元,仪器设备条件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已成为河南省培养环境科技高层次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