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项目成果1、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157项,省部级135项,国际合作19项,科研经费每年在4500万元左右
2、发表SCI收录论文605篇(其中影响因子9以上论文49篇、5以上论文128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16项,申请专利75项,授权专利29项,国家级审定品种18个,省级审定品种52个
获得的授权专利和培育出的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为“三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近5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1)构建了一个较完善的大规模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与国际同类研究处于同一水平;(2)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分离鉴定了有应用前景、功能明确的控制水稻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等新基因49个,基因均申请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基因17个,有助于改变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长期依赖引进国外基因的局面
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Proc Natl Acad Sci USA、Plant Cell上,多篇论文以杂志封面的形式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长期致力于杂种优势生物学基础研究,提出了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的观点,并利用构建的“永久F2”群体全面、圆满地解析了优良杂交稻汕优63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4)以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为基础进行作物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形成了主要农作物资源创新与挖掘的技术、理论体系并培育大量特色材料;(5)构建了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了一批油菜、番茄、棉花、水稻品种(系);(6)建立了完整的柑橘细胞工程技术体系,建立世界最大的柑橘离体材料保存库,发掘了一批有价值的柑橘突变体,培育的品种占我国同期选育品种的35%,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7)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在国内外油菜育种界被广泛研究利用,以此为材料培育了一大批新材料和新品种,精细定位一批油菜育性相关基因并应用于育种实践,每年以1300万亩的面积在全国大面积种植,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