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阶段概况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阶段概况本中心建设目标分两个阶段:一、前三年(2000——2003)在唐诗与唐代政治、唐诗流变、李商隐研究、宋金诗歌研究、魏晋士风与诗风嬗变研究、历代选本与诗歌批评研究、孔颖达诗学思想研究、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等项目中,推出一批有份量的著作,在抓基础性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抓普及性与应用性研究,编写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选本,发掘汇集安徽(特别是皖南)地区历代遗留下来的诗歌人文资源,为发展旅游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协同本校文学院建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献学专业等相关博士点和硕士点,选派人员出境访学进修,吸收境外访问学者,培养3~4名在国内有影响的青年专家

多方面购置有关专业图书,特别是搜集、制作历代各种诗话、诗论、诗选的刊本或复印件,编制本世纪有关中国古代诗歌论文索引

藉助设在安徽省社科院的“海峡两岸唐宋文学研究交流中心”与台湾学术界进行资料信息交流;以本中心为主,联合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力量,在网上相互交流各地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情况,加以汇集,以供咨询

利用本校所在地与南京、上海距离较近,以及芜湖长江大桥建成后对外交通方便的有利条件,跟兄弟院校建立密切联系,摆脱长期以来地域因素给本中心带来的限制

二、后三年(2004——2007)在诗歌流变、诗歌形式体制研究、诗歌与社会政治诸因素的关系研究、大作家研究等方面,推出一批在治学途径上有更高自觉性的专著,使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知人论世”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与方法中的特色,得到更为突出的体现

在系统清理中国古代诗论遗产方面,再完成几部具有范式性的力作,既对先秦迄于近代的诗词曲论作历史通观,又对其作综合阐释,发掘其文化哲学底蕴与美学精神

另外,在作家、作品和断代诗歌接受史研究基础上,撰写成总的《中国诗歌接受史》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努力接近在现代条件下阐释和吸取传统诗学,促其实现现代转换的大目标,为推进新诗繁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培养出2-3名具有国家一流水平的学者,全面实现本中心学术队伍的青老交替

在资料信息方面,进一步齐全各类诗学资料,完备检索系统,与国内国际做到信息畅通,交流频繁

围绕中心建设,创办学术刊物《中国诗学研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