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方向中心在甘薯的遗传育种、栽培繁殖、病虫防治、形态解剖、生殖发育、生理生化、产后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九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省市科技攻关等科学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连续主持了三届全市良种创新工程项目甘薯专项的研究工作;完成通过省市级以上鉴定成果26项;获部委、省市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12项,其中1991年至1995年连续五年获得教育部、四川省、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5项
“八五”、“九五”期间,育成“渝苏1号”、“渝薯34”、“渝薯20”、“渝苏303”、“渝苏297”、“渝苏76”等甘薯新品种
2001年以来,育成“渝苏303”、“渝苏153”、“渝苏151”、“渝紫263”甘薯新品种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鉴定)和“渝苏30”、“渝苏162”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2010年育成高产、高淀粉品种“渝苏8号”通过国家审定,育成棕综合利用性型紫薯“渝苏紫43”、高胡罗卜素食用型、食品加工型品种“渝薯99”通过重庆市鉴定,育种效率高、成效大这在国内属开创先例
利用甘薯近缘野生种I.trifida开展种间杂交,育成高产、优质和抗病的淀粉用甘薯新品种“渝苏303”,其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超过我国目前甘薯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甘薯品种“徐薯18”和“南薯88”(“徐薯18”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南薯8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且其抗黑斑病能力强于“徐薯18”和“南薯88”,在通过四川、重庆、江苏、江西三省一市品种审定后,2002年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这是在国内率先通过远缘杂交育成通过国审的甘薯新品种
这一开展甘薯种间杂交育种的成功,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甘薯育种亲本贫乏的局面,在育种技术上实现了创新,对我国开展甘薯远缘杂交种育、提高甘薯育种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