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介绍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
从最初开设国学算起已经有了将近百年哲学研究和传播的历史
中国近代哲学启蒙者梁启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的董事长,严复、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弘文励教、传授哲学智慧、评点中西文化
20年代,美国哲学家杜威曾应邀到北京高师讲学
受新文化运动和杜威教育思想影响,师生成立平民教育杂志社,“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政教系,哲学教研室是政教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1979年,政教系的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逻辑教研室和校属自然辩证法教研室、苏联哲学研究室联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经过24年的努力,哲学系已经发展成为学术基础雄厚、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人才荟萃、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哲学系从1979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建立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系现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0年成立的“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百所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哲学系经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先后培养了一千多名本科生和数百名哲学各学科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哲学理论工作者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在培养哲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
建立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后,我们还将努力增设外国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博士点和宗教学的硕士点,同时积极申报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立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逐步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一直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通道
此外,依托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在科学研究上,我们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还将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组建科学美学与网络艺术实验室和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机构,搭建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平台,逐步形成几个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创新团队,一方面推进学术理论研究和社会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哲学具有反思和批判的功能,同时与社会现实有着重要的关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一方面是一种自由探索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要对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哲学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渗透和互动,也越来越要求哲学家与科学家和其他人文社会学者结成联盟,实现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建立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后,通过学术资源的合理整合,在全院教师的精诚合作和积极进取下,哲学系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必将在21世纪为中国哲学和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哲学系现任系主任为韩震教授,副主任为刘晓力教授、李祥俊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政教专业,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成立最早、影响也最大
直到1979年,我系各项工作一直处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列
197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思想政治教育系分为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现经济学院)和马列所(现法政所),在哲学系下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研室
1981年,在哲学系成立《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创办《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
1984年,以哲学系思政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同时并入该中心
1985年,《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改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
1986年,学校再度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
1989年,政教系并入哲学系,成为哲学系政教专业
1994年,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又并入哲学系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原哲学系政教专业撤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50年来,政教系培养了一批管理干部、政工干部、思想宣传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骨干,其中许多担任厅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或成为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
我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本科专业,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共2个硕士点,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获得批准)1个博士点,并招收教育专业硕士
同时,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同我系关系密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有唐伟、王德胜、刘晓力、廖申白等;硕士生导师有刘孝廷、王庆英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有许惠英、庄永敏等;教育专业硕士导师有刘孝廷、崔新建、吴向东、晏辉、王庆英、许惠英、庄永敏等
思想政治教育系今后的发展,将根据学院的整体布局,有效地完成对现有各种资源的一体化组合,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加强合作;在学科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为依托,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巩固我校在该学科的领先地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注重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利用人才和研究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宣传融为一体,在大、中学校相关课程的教师培训、教材推广方面多做工作,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系
思想政治教育系现任系主任为崔新建教授,副主任为程光泉副教授
社会学系2003年4月,随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成立,作为正式建制的社会学系终于得到恢复重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有着悠长的历史
1919年5月13日,社会学作为研究生课程正式设立,标志着社会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近百年历史的开端
1920年,李大钊来校讲授社会学
1930年9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社会学系正式成立,第一任系主任为黄文山;1931年9月,黎锦熙代理系主任;1931年10月,马哲民担任系主任
1933年6月,社会学被迫停止招生
此后,在1939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设有家政系
北京师范大学的家政系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
而在195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的辅仁大学,也早在1929年就设立了社会经济系,培养社会学和经济学人才,1943年,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独立
赵锡禹曾担任辅仁大学社会经济系系主任,著名社会学家李景汉则在1950年担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辅仁大学的社会学学科云集了一批名家,也培养了优秀人才
曾经在两校社会学系任教的名家有李大钊、黎锦熙、许德珩、黄文山、施复亮、许仕廉、马哲民、李景汉、袁方等,李达则是两校培养的优秀社会学人才的杰出代表
两校在社会学学科发展上,坚持高标准、国际化
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曾同时聘任9名外籍教授,法国人类学家雷冕则担任了12年系主任(1937--1948)
1950年代-——197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学科被取消,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发展也受到影响
在1980年代,社会学学科恢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就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经过20余年不同院系所社会学同仁的卓绝努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得到迅速壮大,在民俗学、教育社会学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社会政策、家庭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拥有一个博士点(民俗学),两个硕士点(社会学、民俗学),一个本科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学系的恢复重建,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平台
社会学系处在恢复重建初期,仅拥有两个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与社会现实对社会学学科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社会学系热切期望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如既往给予关心帮助,热切期望各位系友出谋划策,热忱欢迎有志于社会学研究的同仁加入我们的行列
社会学系现任系主任为赵孟营副院长(兼)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