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学院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主要依托中国历史研究院设置,于2020年9月29日正式成立,现由考古系、古代史系(原名历史系)、近代史系、世界历史系、中国边疆历史系、历史理论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7个系 和历史学本科、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及方志学 专业组成,现任院长为李国强教授

历史学科是我校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早在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时,考古系、古代史系、近代史系、世界历史系便开始招生

在4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如顾颉刚、侯外庐、杨向奎、夏鼐、尹达、唐长孺、安志敏、胡厚宣、谢国桢、孙毓棠、白寿彝、张政烺、李学勤、黎澍、李新、廖学盛、石兴邦、宿白、王毓铨、刘起釪、余绳武、陈之骅、张长寿、林甘泉、王曾瑜、陈瀚笙、张振鵾、陈铁健、蔡美彪、刘大年、仇士华、王庆成、徐苹芳、张海鹏、杨天石、陈高华、耿云志、张泽咸、陈祖武、刘庆柱、于沛、朱佳木 等先生先后在此植桂培兰,奠定了我校历史学科的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共拥有3个一级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博士点,75名 博士生导师,188名硕士生导师,300余名专任教师,居全国各高校之首

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50余名,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80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70余名,博士学位研究生210余名

 在本科教学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充分发挥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培养方式,以培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学术型人才为核心导向,以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推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本硕博教育一体化、订单式人才、深度国际化等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新苗计划”等学术训练和培养机制在学生自主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中的引导作用,注重国内外学术前沿知识在学生专业视野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专家智力资源,取得了明显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的学科建设能力和科研实力在全国处于重要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共拥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边疆史地、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世界史、中国当代史、方志学共11个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文物与博物馆、历史地理学、中国当代史等1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先秦史、秦汉史、中国近代外交史、中国边疆史等专业领域有着独特优势

从2016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共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3项(含重大、一般、冷门绝学、后期资助、青年项目),居全国之首

目前,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清史》正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牵头审读,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有多名学者参与;此外,中央把重修《中国通史》的重任交给了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也有多名学者参与编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40余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所培养1000余名毕业生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工作,其中既有陈祖武、宋振豪、王震中、王巍、陈星灿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有武寅、章百家等学者型高级领导干部,又有安家瑶、吴恩远、李零、沈志华、袁靖、于沛等闻名全国的资深学者,还有王建朗、汪朝光、夏春涛、卜宪群、朱佳木 等学术中坚,以及臧运祜、邢文、严志斌、吕鹏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具有丰厚学术积淀和锐意创新精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将秉承“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殿堂诸同仁之力,为我国的历史学人才培养事业做出应有贡献,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美好的明天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