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系介绍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系介绍农学系农学系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下属系级单位,现覆盖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是河南省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也是“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农学系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层次的培养教学任务以及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和服务“三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为河南农业教育和作物生产、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学系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9人,博士生导师7人

承担有农学(首批国家级、河南省特色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标准化与贸易、作物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种子学、农业生态学等20余门主干课程,建有作物栽培学、试验统计方法、作物育种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

近五年来,农学系任课教师主编、副主编或独著教材和科技专著26部,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9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

农学系共培养了40多名博士研究生,300多名硕士研究生,上万名本科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目前有的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物生物技术系作物生物技术系成立于2005年,学校院系调整后,目前本系是在遗传教研室的基础上经过高层次人员充实组建而成

现有教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

尽管人员较少、队伍年轻,但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已经凸显出勃勃生机的发展势头

承担作物生物技术、农学、烟草、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标准化与贸易、中药学、植物保护等七个专业方向本科生以及硕士、博士等三个学历层次的教学任务,开设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遗传学、植物基因组学、基因工程原理、分子标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分子育种等19门主干课程,其中遗传学为校精品课程

先后有12人次获校院教学优秀奖

作物生物技术系拥有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显微观察、作物生产等实验室以及北京奥瑞金、河南省农科院、河南济源农科所等3个校外本科生教学实习基地

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一级学报32篇,SCI收录论文13篇;出版教材、专著3部;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2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

中药材系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

2002年以来,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学书籍10部,承担国家、省部和企业项目20余项

目前进行的“怀牛膝规范化生产管理(GAP)研究”、“裕丹参规范化生产管理(GAP)研究”、“丹参品种选育”等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肯定

本科生主要课程有: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材加工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遗传育种学、土壤肥料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等

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3人,构成了一个职称结构合理,年龄机构适中,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宽泛,专业结构互补的团队

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目前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中药材育种、中药材栽培、中药材质量控制

本系承担的课程主要有: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

建有5个教学实习基地

目前在中药材系建有河南农业大学中药材工程研究中心,在研项目共14项,合计经费260万元,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共114万元;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共37.5万元;行业科研项目1项,共5万元 ;与企业联合项目2项,19.6万元

发表论文共24篇,其中SCI 2篇,核心期刊10篇,其它12篇,编著了《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教材与著作3本,参编教材与著作7本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