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研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研成果据202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数据,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和中国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近五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第一单位9项;2019年ESI高被引研究论文共111篇,SIC论文2019年达999项,获批专利377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国际发明5项)、实用新型82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时间奖励名称等级项目名称获奖人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压汽水两相与传热试验系统陈听宽,陈学俊,赵国凌,罗毓珊,田永生199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径、混流式“全可控涡”三元叶轮设计方法及其流型王尚锦,祁大同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子输运理论数值方法与核电计算软件研究谢仲生,尹邦华,吴宏春,祝学华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天然气润滑轴承透平膨胀机陈纯正199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JN-1型火电厂节能诊断仪林万超,严俊杰,陈国慧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的研究陈听宽,田永生,罗毓珊,郑建学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配套用离心压缩机(合作)流体机械研究所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脉管制冷机理论和结构的重要发展朱绍伟,王超,吴沛宜,陈钟颀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合作)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类环状流微膜蒸发板翅式冷凝蒸发技术吴裕远,阎振贵,陈流芳,毛央平,姜春荣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环保节能型混合制冷剂的研究及其在冰箱中应用刘志刚,承勇,何茂刚,陈哲华,吴江涛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传热与流动过程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研究陶文铨,何雅玲,宇波,王良壁,李增耀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该奖项已被撤销)李连生,束鹏程,卜高选,屈宗长,赵远扬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螺杆压缩机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邢子文,刘元璋,吴华根,姜韶明,束鹏程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研究郭烈锦,陈学俊,赵亮,郝小红,何银年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和安全高效关键工艺及装备郭烈锦,白博峰,张西民,张少军,王鑫,冉新权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含油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合作)张宁生,屈撑囤,吴新民,冉新权,王香增,王新强,朱天寿,宋绍富,刘海浪,李天太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型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关键技术及装备(合作)王学军,汪创华,戴继双,苏永强,郭东明,孔跃龙,马新民,闻邦椿,张 勇,李秀刚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与液位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严俊杰,林万超,刘继平,陈国慧,邢秦安,曹辉,种道彤,武心壮,王树钦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合作)戴义平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何雅玲,唐桂华,赵天寿,闵春华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内燃机低碳燃料的互补燃烧调控理论及方法黄佐华,王金华,胡二江,汤成龙,张英佳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效节能的连续螺旋推流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王秋旺,曾敏,张剑飞,罗来勤,杨建锋,陈贵东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热质传递的数值预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创新团队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何茂刚,唐桂华,屈治国,李增耀,曾敏,李印实,赵存陆,刘迎文,陶于兵,张剑飞,杨卫卫,陈黎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的多相流能质传输集储与转化理论及方法郭烈锦,敬登伟,沈少华,苏进展,刘茂昌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先进核动力系统多因素跨维度强耦合动态分析技术及应用苏光辉,秋穗正,田文喜,巫英伟,张大林,张亚培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气液固凝并吸收抑制低温腐蚀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及应用赵钦新,严俊杰,王云刚,刘明,梁志远,种道彤,姜衍更,陈衡,宋修奇,陈晓露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先进******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吴宏春,曹良志,郑友琦,李云召,祖铁军,刘宙宇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跨临界CO₂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曹锋,彭学院,水春雨,贾晓晗,漆鹏程,王守国,李钢,唐学平,殷翔,冯健美资料来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