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系建设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包含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和放射卫生学等学科,建设有985工程“环境与健康”科技创新平台
该学系于1995年获得环境卫生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卫生毒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环境卫生学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2000年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和铁道部医学重点学科,2003年获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卫生毒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该系也是“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共建单位;是“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江苏省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环境卫生学”江苏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的共建单位

是江苏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挂靠单位
学系建设有一支年富力强、高学历层次,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其中80%具有博士学位,有多位教师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研修深造;教授占43%;副教授占29%
学系教师先后获得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江苏省创业优秀团队奖等荣誉称号

分别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中国毒理学会理事;江苏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与理事;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和江苏省毒理学会常务理事与理事、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环境科学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副主编等学术兼职
“十一五”期间,在985工程的资助下,学系充分利用东南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和,通过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医工学科交叉结合,以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为中心,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重点在太湖水污染治理、高发肿瘤病因学、纳米医学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进而在环境与健康,肿瘤环境基因组学、环境污染物的分子与遗传毒理学、医学生物新材料与安全性评价、水质净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五年来学科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与培养高层次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先后承担了12项国家863、973、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业基金项目和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级一、二等奖各1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
出版教材与专著4部
学科与相关工程学科合作,共申请专利29项,获得专利9项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公共卫生的主干学科
早在1976年创建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时,即成立了流行病学教研室和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要完成两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并开展相关的科研,一批在全路颇具影响力的教授先后在此任教,包括肖青彦、王福澎、金宝相、赵季文、陈启光、汪宁和沈其君教授等
1984年原流行病学教研室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予点”,是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个具有硕士授予资格的学科,1993年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也被批准为“硕士授予点”
1997年按教育部新的学科目录规定,以上两个学科正式合并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
本学科于1994年和1996年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重点课程”和“铁道部重点学科”
2001年作为共建单位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省“135工程”重点实验室,2002年成为东南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学科
所开设的《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分别被评为东南大学本科及硕士生的优秀课程
本学科在所属的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研实力较强,先后承担了一大批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课题,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主编和参编出版十余部学术专著及教材,包括人卫版统编教材和教育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与境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长期学术交往,为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和先进技术以及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包含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析化学、儿童青少年卫生学三个学科,均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早在1976年创建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时,就成立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卫生分析化学教研室、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并承担了大量科研、科技服务等工作
1979年即挂靠招收卫生分析化学研究生、1986年挂靠招收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生,1997年将以上三个学科正式合并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后来新开设的健康教育学也纳入该系
2000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001年被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授予点,2003年分析化学硕士授予点也被批准
2002年成为东南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学科,所开设的《卫生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被评为东南大学本科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2004年学科系获东南大学优秀课程群本学科在所属的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研实力较强,先后承担了一大批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合作课题,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参编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及教材,包括人卫版统编教材和教育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近年来发表SCI论文近10篇;与境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长期学术交往,为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和先进技术以及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系医疗保险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卫生经济等教研室的基础上,依托医学院临床、人文社科等教学资源组建而成的学科系,同年9月招收第一批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学生
1999年6月经江苏省教委考核评估,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12月经上级批准,建立医疗保险学系
根据教育部调整的专业目录,医疗保险归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为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录下以医疗保险为专业方向培养本科生的唯一院校
目前该专业授予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学士学位
2003年自批为国内第一个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硕士点,2003年招收国内第一批医疗保险方向硕士生
200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
目前该专业已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
教师中博士4人,硕士5人,本科1人
此外,还在校内外聘请基地导师和兼职教授10 人,其中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前司长乌日图、现司长姚红,以及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部门等一批具有理论和实际经验的领导和管理专家、学者担任了该专业的兼职教授
另外,本专业学科与台湾大学、台湾亚州健康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专业的建立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着眼于培养既具备医学常规知识、又掌握健康保险学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集医学、经济、金融、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性复合型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健康保险高层次专门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经济学、医学、保险、管理、法律等综合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健康保险相关实务和技能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急需的医疗保险专门人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