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学院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简称北航法学院)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于我国高等教育现代转型与建设特色新型工业化国家的浪潮之中
建校初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政治教研室,其中有数位法学教师
1987年,学校组建社会科学系,并于当年成立法律教研室,早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高景亮教授出任系主任并兼任法律教研室主任
1995年,在学校层面组建北航法学研究所,引进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民法学家刘春茂教授出任所长
1997年,学校决定将社会科学系扩展成立为人文学院,在人文学院下单设法律系,整合法律教研室、专利研究所和北航法学研究所等单位,刘春茂教授出任首任系主任
同年,开始招收首届法学本科生
2002年,学校决定成立北航法学院,同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
2007年,学校决定加速发展法学学科,聘任龙卫球教授出任首任院长,并且启动“快速发展战略”
2010年,北航启动由传统工科单科办学向理工文综合办学和建设“精品文科”的历史性转型,法学院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航法学院谋求“全球视野、长效发展”,以建设一所具有战略价值的国际知名法学院为目标定位,贯彻“现代高水平法学教育”办学思路,坚持“规范化、国际化、战略特色化”办学方针
法学院立足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需求,充分借鉴国内外著名法学院办学经验,同时注重融合北航的理工优势背景,主动结合国家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法治需求,努力探索现代法学教育与现代科技人文融合的新路子
法学院起点高,发展快,短时间内即在师资建设、学科布局、学院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突飞猛进,迅速成长为国内知名、战略特色鲜明的法学院
1997年,开设法学本科;2003年,开设法学二学位项目;2000年,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起,正式招收民商法硕士研究生;2005年,法学院取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法学院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年设立“法律科学与管理”二级博士点;2011年,法学院取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国内第13家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
法学院也是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承载单位
2011年11月,法学院获批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局一项重大科研基地,即“国家空管法规标准中心”,成为国家空管法律政策设计的智库单位
2012年,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本科生法学实训平台”(20家之一)和“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58家之一)
2015年学院工业信息化法学战略特色学科建设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部属重点实验室(即“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北航法学院师资雄厚 、充满活力且国际化程度较高
现有教职员工共63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包括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24人,讲师16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以上,具有留学和访问经历的占80%以上
1人为二级岗教授,7人为三级岗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为美国富布莱特学者,1人为德国洪堡基金学者,2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为北航蓝天学者,3人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进入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8人以上获得其他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
另外,聘请了50余名国内外著名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兼任导师
学院还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进行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
北航法学院设置了“民法研究中心”、“商法与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法学理论与法律史研究中心”、“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刑事法研究中心”共七个基础学术机构
学院还设立了“法律基础中心”、“法律实践中心”和“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三个教学辅助单位
学院致力发展战略特色法学,依托学校在国家工业信息化特别是空天信领域的独特背景,同时将服务于国家工业信息化法治需求作为建设重点,打造工业和信息化战略法学学科,范围涉及现代产业法学、航空航天法学、频谱通信法学、知识产权和科技法学、网络信息法学等,2014年12月整合成立“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2015年6月获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部属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院下辖“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中心”(1997年)、 “外层空间法研究所”(2000年)、“航空法研究所”(2007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中心(法律与科技发展中心)”(2007年)、“保险法研究所”(2008年)、“频谱资源法律与标准研究中心”(2010年)、“科技证据法律与实验中心”(2010年)、“网络信息安全与法治研究中心”(2014)等特色研究机构
学院也基于教师个人学术兴趣和产学研结合的需要,设立了“东亚传统法律文明研究所”(2008年”、“政治宪法学研究中心”、“农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2012)等学术机构
学院还注重对外研究和国际化办学的拓展,设立了“英美法研究中心”(2007年)、“德国法研究中心”(2008年)、“法国法研究中心”(2008年)等国际合作交流研究机构
法学院将人才培养放在中心地位,紧密围绕国家法治人才需求,以“卓越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依托自身雄厚的法学基础,同时结合北航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及工业信息化学科特色优势,强化学科融合,旨在培养法学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特色鲜明、兼具理工科背景、掌握相当工业和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学院注重营造学习激情和创造氛围,着重倡导积极、自主和规范的学风,学生在国际和全国赛事中获得多项重要荣誉,其中包括2010年美国国际辩论教育协会(IDEA)主办的首届国际辩论中国公开赛模拟法庭冠军,2011年、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等
2011-2014年,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法学院毕业生进入国家党政机关人数位列全校第一,并荣获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院系”称号
北航法学院坚持教授治学和行政从简
学院行政与管理以服务学院发展和师生利益为宗旨,力行管理制度化、专业化、效率化和人性化,建立了民主合议、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氛围轻松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
法学院也注重教学条件建设,配备专门的法学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建立法律实习中心、模拟法庭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