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办学条件学院现有教职工74名,其中专任教师55名,具有正高职称17名,副高职称18名,94.54%为博士学位
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人(排一)、科技进步二等奖1人(排一)、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
同时,还外聘讲席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座教授1人(杰青)、名誉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型”教师80多人

学院下设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勘查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均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打通工科专业壁垒,举办地采联合辅修创新班,毕业后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资源勘查工程与采矿工程主辅修2个专业毕业证书
在校全日制学生725名,其中本科生647名,全日制研究生78名
拥有校外实习基地20多个
学院成立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学院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中国-智利国际合作重点基金、海峡联合重点基金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多项、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近200项以及横向科研项目100多项,科研总经费累计超5000万元
学院分为旗山校区(本部)与上杭教学基地两个校区
旗山校区(紫金楼)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
上杭教学基地占地约80亩,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捐赠建设而成,基地于2010年正式启用
本部拥有福建省矿产资源中心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32个和1个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实验教学与科普平台,上杭教学基地拥有10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3700万元
2012年上杭教学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6年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福建省地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福州大学校企联合地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此外,紫金矿业集团拥有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全面予以开放
上杭教学基地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而成,2010年正式启用
基地占地面积约51831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38373平方米,内有完整的教学与办公综合楼、实验楼、博物馆、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运动休闲场所等楼群,可同时容纳约1000名学生学习
可谓我省乃至全国唯一的一所高级矿业人才培养基地
2007年学院成立以来,裴荣富、翟裕生等院士来学院指导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并开展学术活动
同时,还先后邀请了美国哈佛大学、意大利达努齐奥大学、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等多位国外知名专家到院讲座并洽谈合作办学事宜
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本硕连读、硕士双学位等办学项目
在留学生培养方面,学院招收了来自俄罗斯、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研究生,并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的专项资助
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实现了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2+2.5联合办学模式,签订了《员工、学生交换协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实现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2+2.5和3+1+X联合办学模式;同时也正积极和科廷大学、西澳紫金诺顿金田公司进行校-校-企三方合作及纽卡斯尔大学等洽谈合作办学
学院先后承办和参与承办了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全国低品位及难选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等多次会议
2017年10月,“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紫金模式’培养应用型地矿人才创新与实践”获高校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同年9月,“紫金模式”获得福建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15年底,“‘紫金模式’:校企共同体办学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成为我省教育系统唯一获奖案例
《光明 日报》头版、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福建日报、东南网也先后对“紫金模式”办学进行了深度追踪和报道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逐渐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力争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创新创业型矿业学院
努力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矿业企业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矿业人才,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