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院概况】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前身为成立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科,1950年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土木工程系,1996年成立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实力,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学术梯队,全院共有教职工145人,有2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1位教授,14位博士生导师,37位副教授,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大多数
学院现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即土木工程、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工程管理,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减灾防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等7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减灾防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等9个硕士点,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岩土工程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平台、“九五”、“十五”及“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国家已投入2000多万,用于高水平研究条件和平台的建设
在岩土工程学科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目前赵坚、余海岁两位特聘教授受聘于本院
建筑工程学院学院现设道桥与地下工程系、结构工程系、建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等系科;设有岩土工程研究所、岩石力学与土力学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结构加固研究所、土木工程软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研究所等院属企业以及地下工程、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爆破与支护、道路与桥梁、建筑摸型、岩石力学与土力学、计算机等实验室及图书资料室
建筑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领域包括岩土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基坑工程、隧道工程、基础工程、矿井建设、特种结构、结构物耐久性理论与加固技术、建筑(构筑)物平移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区域规划、建筑设计、景园设计、室内设计等
近5年来有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3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21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多年来,建筑工程学院与企业界、政府、研究机构、大学间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外60多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研究院所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和各类奖励和资助基金;一些研究院、大学的院士、教授、研究员以及政府市长等技术官员受聘学院的兼职教授,为学院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办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院努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来,先后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法国、俄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选派教师达70多人次,邀请国外专家来院讲学达60多人次
从2004年起,学院与英国Nottingham大学采取“3+1”联合培养模式,每年选送部分优秀本科生到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悠久的办学历史,“人本、学术”的学院环境,“务本、进取”的学院精神、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办学条件,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筑工程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位,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作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公路、矿山、铁路、港口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咨询、设计、施工、勘测、监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的历届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干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面向新世纪,建筑工程学院制订了新的发展目标:将建筑工程学院建设为以建筑工程为主体、以岩土工程为基础、以地下工程为优势,在土木建筑领域专业门类齐全,并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能够培养一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有特色、有影响、有水平、有活力、有潜力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2009年12月29日,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力学学科整体从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划出,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即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巩固校传统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拓展学科方向,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体系;为了使学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更好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2009年12月29日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学校决定力学学科整体从理学院划出,与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成立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是学校全面推进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