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财经学院历史沿革学校初创1928年,国立北平大学创建商学院
1929年,国立北平法政大学并入国立北平大学,并建立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成为中国第一所法商合一的高等学府,由白鹏飞任首任院长;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在京时,云集了一大批学者,如李达、陈豹隐、沈志远、许德珩、程希孟、章友江、侯外庐等
内迁西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国民政府教育部于当年9月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天津北洋工学院内迁西安,联合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法商学院师生随校内迁西安,并于当年11月1日正式开学,15日开始上课
再迁城固1938年春,山西临汾沦陷,陕西关中门户潼关告急,日寇飞机频频轰炸西安,当局即令西安临时大学师生再迁陕南汉中,法商学院师生随之按行军编制,徒步行军半月到达城固县;4月,当局将西安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原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兼法商学院院长,设有法律系、政治经济系、商学系,利用城固西关外原城固县立职业学校旧址于5月2日正式开始上课
1939年9月,改为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设有经济、商学、法律、政治四个系,由刘鸿渐、卢峻、赖琏(校长兼)、曹国卿等教授相继任院长

返迁西安1946年7月,法商学院随校返迁西安,由杜元载任院长,设经济、商学、法律、政治四个系,并于9月正式开始上课
1947年5月20日,国民党对“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的广大青年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二〇惨案,法商学院进步师生开展了反内战斗争
194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国民党绥靖公署第七战区司令胡宗南代管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胡宗南欲将学校师生裹挟南迁,法商学院进步师生与全校进步师生一道进行抵制,发动师生就近疏散,迎接最终的解放
解放之后1949年8月9日,根据西安军管会第20号令,西北大学法商学院及其法律系、政治系停办,保留经济系、商学系,与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合并建立西北大学财经学院;9月2日,西北大学财经学院成立,最初设立了财政金融系、企业管理系、会计统计系三个系
1951年12月,撤销会计统计系,设立会计系、统计系,将原来的三个系扩大为四个系,并由袁若愚任西北大学财经学院院长
1952年,增设统计专修科、银行会计专修科
1953年,遵照党中央和政务院关于“培养工业建设人才为重点”的指导方针,对各系、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54年7月,西北教育部根据全国财经院校调整专业设置的通知,撤销西北大学财经学院,改设为西北大学经济系,由邢润雨代理系主任,设工业经济、工业会计、工业统计三个专业
独立建院1960年,陕西省委财贸部根据中国特别是陕西经济建设及财贸工作的发展需要,会同西北大学党委倡议在西北大学经济系的基础上创建陕西财贸学院;4月9日,陕西省委决定组成陕西财贸学院筹备小组,由陕西省委财贸部副部长林茵如任组长,陕西省财粮金融干部学校校长宋醒民负责筹建工作
5月9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发文批准在西北大学经济系的基础上建立陕西财贸学院
5月25日,陕西财贸学院正式成立,校址选定在西安市南郊的西八里村,即现今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所在地
1962年,陕西财贸学院和西北政法学院裁并成立西安政治经济学院
1963年,西安政治经济学院撤销,成立西北财经学院
1972年,西北财经学院撤销,与陕西省财会学校合并成立陕西省财经学校
更名陕财1975年4月,财校领导小组向当时的陕西省革委会财政局报送了恢复财经学院的报告,但未获批准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西北财经学院原址上恢复陕西财经学院
1979年1月,学院改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陕西省双重领导,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
合并发展2000年4月11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同时撤销原三所学校的建制,新的西安交通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4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大会在西安交通大学思源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