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教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教学专业介绍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是一门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公共措施上的综合学科,是环境保护产业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

它利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及相关的学科的理论和办法,研究控制和防治大气、水体、噪声的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改革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以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环境质量评价;培养能适应环境工程发展,环境保护建设和管理,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所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学习年限基础学制为四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六年

二、培养目标环境工程是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型学科,它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环境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毕业后能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以及环境保护、化工、轻工、能源、医药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环境管理与规划方面工作;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三、专业方向及特色本专业包括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管理,废物资源化三个方向

本专业的特色是以化学、化工为基础,强化计算机运用能力,加强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培养突出海洋资源与环境工程特色

四、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环境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其它环境污染的控制规划,治理工程及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清洁生产与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一定实践,也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方面设计、科研、教学及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五、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学六、毕业合格标准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各门成绩均达到合格,毕业论文(设计)获得通过,并取得规定学分,同时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后方可毕业

获得本科学士学位的学生还需通过英语四级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污染控制过程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污染控制过程模拟优化方法;3.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法;4.具有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5.了解环境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与新设备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七、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设计院、研究院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新技术、高等学校教学、市政环境保护、工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八、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学位生物工程一、学习年限4年二、培养目标为满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本专业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掌握较系统的生物工程相关技术及产业化设计与原理、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一定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最后一年进行毕业实习与设计,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该模式使学生富有社会责任心、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在医药、化工、食品、农业、海洋资源开发等行业,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的应用研究、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新产品研制的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师)、高级设计师、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研发型的高级研究人员

三、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有关工业微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以及技能,受到微生物菌种选育与细胞培养、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培养出的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身体健康、作风严谨、团结协作等基本素质

2. 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能力

3. 掌握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了解生物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状况;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 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四、 专业主干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分离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五、 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总学分为19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

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方案要求,方可准予毕业

六、 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化学工程与工艺本专业以现代电化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始建于1962年,目前在化学电源、表面处理领域居全国领先行列

威海校区本专业招生始于2001年,继续保持本部电化学专业的优势,培养化学电源、表面处理、腐蚀与防护方面的专门人才,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本专业注重工科实践技能的培养,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学习年限基础学制为四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六年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才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方向及特色本专业包括化学电源、电镀与电解、金属腐蚀与防护三个方向

本专业的特色是突出化学工程与工艺在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和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开发及应用

四、专业培养要求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宽深的专业知识和对本学科整体性的理解,取得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类学分、第二课堂学分、创新学分

能力:具有较为发达的批判与创新、实干与组织、定性与定量分析、逻辑推理能力,拥有较强的表达、交流、交往、合作和管理能力,具有自我更新知识、处理模糊性和复杂性的能力,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类,了解人类文化和价值体系,理解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品性、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具有较高专业素质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严谨务实、勤奋敬业的作风,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适应性

五、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化学原理、电化学测量、化学电源工艺学、电镀工艺学、金属腐蚀原理、专业外语及电化学初步、中级实验

六、毕业合格标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180个教学学分并且同时获得不少于8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准予毕业,授予学位

学分结构为:专业要求必修课(包括实践环节)最低160学分,全校所有选修课程中任选20学分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4.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5.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具有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研究、设计、开发及组织管理的能力

七、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化工、能源、材料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国内及一些外资、合资企业均在我校招收本专业毕业生,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亦招收我专业毕业生;学生也可以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八、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学位食品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主要是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现代食品生产工艺与加工理论、食品生产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食品加工、食品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研发、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一、学习年限基础学制为四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六年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才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三、专业方向及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机电、化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面广且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学科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民需要健康、安全、卫生、方便的食品,社会对食品专业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正是为此而设置的具有宽口径、适应性强的专业

为突出海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的办学特色,本专业依托我系的生物工程基础,大力发展海洋食物资源,对其加工工艺、营养及功能、质量控制、安全性与评价进行广泛的基础学习,并发展食品生物技术以适应现代食品工业的需求

四、专业培养要求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宽深的专业知识和对本学科整体性的理解,取得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类学分、第二课堂学分、创新学分

能力:具有较为发达的批判与创新、实干与组织、定性与定量分析、逻辑推理能力,拥有较强的表达、交流、交往、合作和管理能力,具有自我更新知识、处理模糊性和复杂性的能力,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类,了解人类文化和价值体系,理解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品性、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具有较高专业素质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严谨务实、勤奋敬业的作风,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适应性

五、专业主干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加工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六、毕业合格标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180个教学学分并且同时获得不少于8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准予毕业,授予学位

学分结构为:专业要求必修课(包括实践环节)最低160学分(必修课模块学分不足160学分的专业,可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专业方向选修课,以修满160学分),全校所有选修课程中任选20学分

七、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择业面较广,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和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和品质控制;质量技术管理和监督、食品卫生防疫、出入境检验检疫以及商品检验;食品贸易、市场营销、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及设备管理;科研、教育、工程设计等各方面的工作

能服务于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等各方面的工作

能服务于现代化食品现代加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给予食品工程、生物工程、轻化工等工业相关的国家机关、工商、海关、商检、卫生防疫、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工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六、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学位实验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

有基础化学类实验室(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大学化学、化工原理等),生物工程与技术类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实验室、环境工程类实验室等19个实验室

承担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课及学院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固定资产总额为750多万元,拥有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核酸蛋白纯化系统、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三维立体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ECSPM)该设备集成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隧道电流显微镜(STM)功能,可以观测固态和液相环境中样品的纳米级表观形貌,实现原子级分辨,并可以实现在电化学控制下在线原位的观测和精细加工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可以直接分析金属片、压片、粉体、液体等各种形态样品的元素成分,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检出下限可以达到0.1ppm

S4 Explore还配备了多层膜软件,可以更好地修正多层膜测量中的精度,在薄膜研究、催化剂研究等领域效果尤好

体视显微镜可以实现350倍到3500倍连续光学变焦和在不需要移动和倾斜试样的情况下实现360度连续观察和实时测量,展现清晰而极富层次感的显微图象

并配备了连续拍摄能力,为连续观测和微加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显微硬度计显微硬度计是由精密机械,光学系统和金相技术集合而成的材料硬度测定仪器

主要用途有二种:一是用于单独进行硬度测定,如表面比较光洁的零件试样的硬度,各种电镀层、氮化层、渗碳层,氰化层零件的表层硬度,玻璃、陶瓷、玛瑙等脆性非金属材料的硬度;二是作金相显微镜用,即观察和拍摄材料的显微组织,并测定金相组织的显微硬度

Gamry电化学工作站可以进行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噪声(EN)以及其它常规电化学测试,为电化学过程的机理分析及金属腐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电池性能测试仪能够对锂聚合物、锂离子、镍氢、镍镉等电池作综合测试

该系统支持电池测试领域的绝大部分应用,包括材料研究、电池化成、容量分选、组合电池测试、充电器性能测试等

盐雾试验箱盐雾腐蚀试验箱为人工气候环境“三防”(湿热、盐雾、霉菌)试验设备之一,是研究机械、国防工业、轻工电子、仪表等行业各种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的一种重要试验设备

该盐雾腐蚀试验箱可按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做中性盐雾试验,同时也可做醋酸盐雾试验

湿热试验箱该湿热试验箱适用于做产品恒定湿热的可靠性试验

是研究机械、国防工业、轻工电子、仪表等行业各种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的一种重要试验设备

AA370M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370MC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能兼容火焰原子吸收、火焰发射等测定

并具有空气-乙炔与氧化亚氮的自动切换功能

本仪器可用于液体、固体及气体中微量至常量金属及半金属元素的定量测定

其火焰所适合的范围一般在mg/L,具体视不同元素有不同的灵敏度

CRY-2P高温差热分析仪该仪器温度范围为室温~1450℃,升温速率1~20℃/min,可用于测定物质的热反应(吸热或放热)以及发生热反应时的温度,以进行物质的熔融、凝固、分解、化合、还原、氧化、相变、裂解、吸附、解吸、纯度、热硬化,结晶、相图制作、耐热、组分、催化等方面的研究,是从事有机、无机、高分子、矿物、建筑、石油化工、纺织、药物、炸药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

LC3000P高效液相色谱仪该仪器为高效率高精度的物质分离和检测仪器,具有高压;高效;高灵敏度的特点,其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样量在μL数量级,其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其进行分析检测,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并且具有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一般小于1h

现可应用于核酸、肽类内脂、稠环芳烃、高聚类物、药物、人体代谢产物、生物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杀虫剂、除莠剂等的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尼高力380红外光谱仪该仪器具有扫描速度快、光通量大、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谱图范围宽、样品要求较低,用量小、应用性广的特点,可对各类产品的成分及中间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尤其对于有机化合物及其结构定性鉴别,特别对混合物中某一组份的定性鉴别和中间生成组份的鉴定,有强大的优势

荧光分光光度计TD-20/20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中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遗传报告基因的测试,用于ATP测试活的生物材料,用于化学发光技术的免疫研究及其他生化反应中

多参数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GDYQ-100M基于被测样品中有害物质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对可见光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比色分析法

仪器由LED光源、比色池、集成光电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打印机构成,可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出被测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打印出分析结果

超临界萃取装置HL-0.5L/50MPa以超临界CO2流体为溶剂,从液体或固体中将所需要的成分萃取出来,在化工、食品、医药等许多领域得到推广发展

TP600型梯度PCR仪该仪器梯度范围:6-20℃,梯度温控范围:40-75℃,梯度温差范围:6-20℃

为高性价比、耐用、紧凑的常规96孔型PCR扩增仪,能够满足实验室的需求和研究者的实验要求,可出色地完成普通PCR、梯度PCR、长片段扩增、Touchdown PCR、Slope、恒温酶切和连接等实验等试验

SIGMA 4K 15高速冷冻离心机该仪器温度范围:-20~40℃,具有静止预制冷的功能,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样品,最大转速/相对离心力:15,000 rpm / 25,160×g,最大容量:6×250 ml(角转子)4×500 ml(水平转子),运行时间:0-9小时59分钟,最大容量:2L

适用于需要低温高速离心的样品

核酸蛋白纯化系统专门分离和纯化各类生物分子,包括天然蛋白质,重组和融合蛋白质、肽、寡核酸、质粒、病毒、抗生素、生物碱等等

AKTA蛋白质纯化系统为全自动液相色谱分析系统

可用以分离和纯化较多的目标蛋白质产品

适合从一般科研检验到药品质检或临床分析应用

MOTIC AE 31FL倒置荧光显微镜该仪器可同时安装两个荧光滤色片组,配有视场光栏,可调中,预留一个32mm的滤色片插位,配有遮光板,100W汞灯,MHG-100B汞灯电源

应用于生物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医学的许多领域

本科生发表论文1. 曹立新,韩清霞(0107301),李宁,黄兴桥,三乙四胺六乙酸消除高速镀锡液中铁杂质影响的研究,材料保护,2006,39(6):62-65. (中文核心)2. 杜亚南(0207301), 毕四富, 屠振密, 李宁. 镀锌层三价铬蓝白钝化工艺的研究,电镀与环保,2007, 27 (1):19-22. (中文核心)3. 张景双, 沈水云(0207302), 杨国强, 屠振密, 李宁. 镀锌层三价铬彩色钝化工艺的研究,电镀与环保,2007, 27 (2):28-31. (中文核心)4. 程瑾宁,孙伶(0307302),胡会利. 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研究现状,电镀与精饰, 2008, 30(2): 11-16. (中文核心)5. 刘存琨(0307302), 屠振密, 李宁, 毕四富. 三价铬镀液电镀黑铬工艺研究,电镀与精饰,2008, 30 (7): 39-41. (中文核心)6. 陈丽姣(01073),胡会利,李宁. 硅烷在锌铝涂层中的应用,电镀与涂饰, 2008, 27(11): 51-54, 57. (中文核心)7. 王孝伟(0207301), 曹立新, 于元春, 张景双,酸性镀锡液中铁杂质的影响及去除电镀与环保,2008,28(01):17-19. (中文核心)8. 陈丽姣(01073),李宁,胡会利. 检测涂层防护性能的电化学方法,涂料工业, 2008, 38(5): 53-57, 60. (中文核心)9. 师秀萍(0407302), 朱永明, 屠振密等. 钛的磷酸阳极氧化处理工艺. 电镀与环保, 2, 2009: 25-28. (中文核心)10. 李永梅 (0173),高鹏,韩家军等. 碱性硼氢化钠溶液析氢催化剂的研究. 电池工业,2009,14(6):409-412. (中文期刊)11. 胡晓赟(0607302), 屠振密, 李永彦, 孙化松, 李宁. 硫酸盐体系三价铬镀液中六价铬离子的积累及去除,电镀与涂饰,2009,28 (4):4-6. (中文核心)12. 赵坤(0407301), 屠振密, 李永彦, 孙化松. 稀土元素对硫酸盐三价铬镀铬工艺的影响,电镀与环保,2009,29(2):13-15. (中文核心)13. 臧海梅(0307302), 屠振密, 毕四富, 程谨宁, 孙化松. 电镀三价铬镀液中Cr的直接测定,电镀与环保,2009, 29(2):42-44. (中文核心)14. 胡会利,陈丽姣(01073). 表面转化膜无铬化技术的研究动向,腐蚀与防护, 2009, 30(10): 727-731, 755. (中文核心)15. 高宁宁(0507301),王亚伟,胡会利. 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研究进展,电镀与精饰, 2009, 31(11): 17-21. (中文核心)16. 赵坤(0407301), 孙化松, 李永彦. 硫酸盐电镀三价铬镀层性能研究,表面技术,2009, 38 (2):22-24. (中文核心)17. 张菲(0507302), 胡会利, 高鹏. 超级电容器用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电池, 2009, 39(5): 291-293. (中文核心)18. 胡晓赟(0607302), 屠振密, 李永彦, 孙化松, 李宁. 氯化物三价铬电镀液中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方法及效果,材料保护,2009, 42 (2):74-76. (中文核心)19. 李炳江(0507301), 屠振密, 孙化松, 李宁, 毕四福, 赵超. 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新工艺,电镀与环保,2010,30(3):12-14. (中文核心)20. 郝照辉(0607301); 屠振密; 毕四富; 胡会利; 孙化松. 硫酸盐三价铬电沉积铬-磷合金工艺的研究,电镀与环保,2010,30(6):9-12. (中文核心)21. 李炳江(0507301), 屠振密, 毕四福, 孙化松, 赵超. 三价铬镀铬工艺对铬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电镀与精饰,2010, 32(6):15-18. (中文核心)22. 高鹏, 董媛媛(0507301),朱永明等. 锌电极在含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电解液中的性能. 电池, 2010,40(3):155-157. (中文核心)23. 高鹏, 胡晨(0507301),朱永明等.碱液中镍电极析氢机理研究. 材料保护,2010, 43(12): 1-3. (中文核心)24. 高鹏, 董媛媛(0507301),朱永明等. 电解液添加剂对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电池工业,2010,15(2):81-83. (中文期刊)25. 刘海萍, 王艳青(0507302), 毕四富, 李宁.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的无铬无氟前处理研究. 电镀与环保, 2010, (4):14-16. (中文核心)26. 朱永明,任雪峰(0507302),李宁. 无机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12, 2010: 1073-1079. (SCI收录)27. Minghao Wang (0607301),Lixin Cao,Peisheng Yan,Ningning Wu,Fabrication and modeling of ultrasensitive label free impedimetric immunosensor for IgG based on Poly(o-phenylenediamine) film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2011 World congres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ET), Oct. 28-30, Shanghai, China. (EI 和ISTP源)28. 刘海萍, 马吉伟(0607301),毕四富, 李宁. 5052铝合金的无铬化学氧化工艺. 电镀与涂饰, 2011, 30(5):27-30. (中文核心)29. 高鹏, 董媛媛(0507301),张哲(0607302)等. 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对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电池工业,2011,16(1):13-16. (中文期刊)30. 胡会利,昝振峰(0607301),屠振密等. 硫酸盐三价铬电镀中铵盐的作用及影响,表面技术, 2011, 40(3): 94-97. (中文核心)31. 毕四富,龚超 (0507302),屠振密,李宁,配位剂对低浓度硫酸铬镀铬的影响,电镀与精饰,2011. (中文核心)32. 刘海萍, 夏文超(0607302), 毕四富, 李宁. 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 电镀与涂饰, 2011, (2):15-18. (中文核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