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队伍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队伍学科导师职称研究方向魏琦峰教 授1.分离科学与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2.金属分离与提取新工艺及基础理论;3.电化学工程;4.绿色化工工艺及产品

曹立新教 授1.高能化学电源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2.电化学沉积和化学沉积法制备功能材料,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 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韩家军副教授化学电源和海洋防腐蚀技术任秀莲教 授1.分离科学与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2.金属分离与提取新工艺及基础理论;3.无机材料合成;4.绿色化工工艺及产品

胡会利博 士1.绿色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环保电镀及(电)化学转化膜、涂料等

2.腐蚀与防护技术,环境友好型缓蚀剂研制,海洋防腐涂料与涂层研制等

3.电化学研究方法

腾祥国副教授1.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关键材料;2.锂离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

戴纪翠副教授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2.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

朱永明副教授主要从事材料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固态材料离子学、化学电源和轻金属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刘海萍博 士1.电子化学镀、电镀、海洋环境下金属腐蚀与防护;2.轻金属表面处理(化学镀、微弧氧化等);3.新型电池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遗传学张治洲教 授1.基因操作新技术研究及其在海洋(生物)工程中的应用;2.海洋食品个体化营养的分子基础;痛风的分子分型研究;3.纳米材料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研究;4、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研究

徐 仲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转基因研究

同时涉入生物质能源、藻类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等领域

郭长禄副教授1.植物基因工程;2.藻类、微生物生物技术;3.生物信息学

王俊沪副教授1.食品微生物及发酵工程,主要包括发酵制品的发酵机理研究及功能性发酵产品的研发;2.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个体化海洋食品的研发,为特定目标人群提供有效的个体化营养方案

赵 燕副教授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和食物有效成份对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着重于运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营养和食物有效成份如何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信息传导从而影响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其他研究工作/兴趣: 营养和食物有效成份对其他疾病如痛风、肥胖等的防控作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痛风发病几率以及饮食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陈国福副教授1.海藻分子生物学;2.海洋微藻分子生态学;3.重要海水养殖动物医学及免疫防治

微生物学闫培生教 授1.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与生物农药;2.高等真菌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3.海洋微生物资源与利用;4.海洋生物质废物的微生物资源化;5.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免疫生物防治

王光玉副教授1.海洋循环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中新型脱氮理论和技术

采用混养方式富集异养脱氮菌株,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脱氮单元的快速建立及高效运行;2.海水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机制;3.海洋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研究

李维国副教授嗜盐菌及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阚光锋副教授1.通风的蛋白质组学;2.海洋微生物新型嗜冷酶类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嗜冷淀粉酶、纤维素酶等;3.海洋嗜冷微生物中拮抗物质的开发利用

其中包括低温贮藏致腐微生物抑制物质、抗海洋养殖、主要经济作物病害物质的研究;4.海洋嗜冷酵母中金属硫蛋白的研究;5.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

同时开展海洋微生物环境适应性机理的研究,包括对低温、UV-B辐射、高盐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马梅荣副教授1.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方面的研究

包括生物除臭剂的研制以及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除臭的工程应用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和可操作强等特点

2.金属表面防腐研究

包括防腐机理和防腐涂层的研究

王全富副教授主要从事极端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和海洋极端微生物适应性机理的研究

以开发海洋微生物新型低温蛋白酶、低温脂肪酶和溶菌酶酶制品为重点,包括低温酶分离纯化技术、发酵工艺、酶制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以及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等研究;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天然防污活性化合物,开发新型的高效无毒防污损涂料;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极端海洋微生物环境适应机制的研究

侯艳华副教授1.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及分子遗传操;2.海洋微生物生物制药;3.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极端海洋微生物环境适应机制的研究

陈 雷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资源和药用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进行海洋微生物药物产生菌株的分离筛选,微生物药物的分离及结构测定,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活性化合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重点选择极端生境的微生物类群,关注其遗传多样性,发现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新资源

海洋科学高昌录教 授1.环境友好海洋防污涂料;2.医用高分子材料-壳聚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3.异构化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 基础与应用研究、低成本聚酰亚胺的开发

孙秀花教 授发展集多种分析功能于一体的,可功能化的生物芯片,用于海洋药物的筛选;采用电化学、荧光等检测手段在微小的芯片上实现蛋白质样品的分离和定量等研究

吴彦超教 授1. 海洋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 2. 海洋天然产物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3. 海洋药物、海洋化妆品、海洋食品和海洋防污材料等所含活性成分的合成研究 4. 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李慧静副教授1. 海洋天然产物分离分析、结构鉴定、合成、结构修饰以及构效关系研究2.海洋天然产物合成相关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3. 高附加值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研发以及专利药物的合成工艺改进 4. 催化不对称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策略研究 5. 金属催化的有机新反应研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