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矿业学院学校历史

北京矿业学院学校历史1953年9月11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中国矿业学院改为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在首都北京掀开自己发展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1960年,北京矿业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53年10月24日,北京矿业学院举行了京津合校之后的第一次开学迎新大会

1954年 11月1日,中共北京市高等学校委员会批复同意学院建立院党委会

1954年12月4日至11日,学院隆重举行了首届党员代表大会

1954年10月23日至24日,北京矿院召开了首届青年团代表大会

1953年11月召开了第五届学生代表大会,这是合校之后的第一届学代会

1954年5月,北京矿院举行三周年校庆纪念大会

《一九五三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这是北京矿院的第一个全面而详尽的教学工作计划

《北京矿业学院教学与科学研究十二年规划》

规划共分培养干部指标、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培养提高等三个部分,提出了12年的奋斗目标

1954年已经由原来的5个专业逐步增至8个(P93),1958年专业发展到11个(P113),1960年全院专业发展到16个,是“文革”前专业设置最多的一年,1962年专业总数调整为13个(P126),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期间

1959年1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将一枚象征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金质纪念章赠给吴子牧院长,以感谢学院对越南留学生的培养

从1953年上半年起,中国矿业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规定修业年限为3年

1955年底学校第一批采煤研究生毕业,16名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全部为优秀

1955年8月成立了夜校部,当年录取学生90人

1956年5月举办函授大专,成立函授部,在函授生所在地设立函授站,收新生130人

1955年7月,采四、电四、机四、建四等班级的249名毕业学生举行了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

1954年11月公布了《北京矿业学院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1954年10月通过了《北京矿业学院优秀学生奖励暂行办法》

1956年5月举行了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北京矿业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1967年8月8日在北京体育馆召开“煤炭系统下矿‘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矿院3000余名师生下到各大矿区

1955年6月学生第一届文艺演出

1958年全校师生参加生产劳动

师生参加政治学习

北京矿业学院辉煌的体育成就在北京高校中享有盛名,也成为学院嗣后的光荣传统

1954年4月,北京矿院举行了第四届春季运动会,这是京津合校后举行的第一次运动会

1958年9月9日学院党委副书记魏明接受了由贺龙副总理代表国家体委授予北京矿院“全国体育运动红旗”的锦旗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到学院拍摄题为《准备参加比赛》的纪录影片

大学生军事训练从1958年开始

1958年9月9日,学校共培养出刘书谦、董耀禄、崔云海、朱昌发、辛承梁、林家琪等6名体育健将

1961年4月30日,北京矿业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10周年庆祝大会

教育部部长杨秀峰给大会发来贺信

1961年6月,北京矿业学院第四届党代会举行,标志着北京煤炭学院与北京矿业学院两院正式合并的开始

院刊《北京矿院》于1953年10月21日创刊,每期4版,为双周刊,第一任总编为提前毕业的杨芝秀

学院领导吴子牧副院长兼任院刊委员会主任委员

正当北京矿业学院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飓风骤然而至

学院自1966年起即停止了招生

这一时期,学院经常组织师生到厂矿、农村搞“教育革命实践”,青年学生满怀政治热情,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京校外迁)

1969年,根据林彪“第一号通令”,包括北京矿业学院在内的13所“京校外迁”高校被迫迁出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

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京校外迁)

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

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198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6年1月,江泽民、吴邦国同志视察该校

1999年建校90周年前夕,江泽民同志为校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李鹏同志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李岚清同志专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2005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著名矿井瓦斯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校教师周世宁教授,并指出能源工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希望中国矿业大学保持特色,办成精品

2009年1月29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德国默克尔总理的共同见证下,江苏省与德国北威州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合作协议正式签署,使该校“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成为这方面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2009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给该校30名奔赴西部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工作的毕业生回信:“同学们:基层艰苦地方需要你们,那里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努力奋斗!”该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了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

2009年10月18日,学校迎来了百年校庆,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刘延东同志到校视察并出席校庆庆典大会

一、1909——1915年,焦作路矿学堂1909年3月1日,河南焦作,焦作路矿学堂开学典礼 

二、1915——1919年,福中矿务学校1915年6月1日,河南开封,福中矿务学校开学典礼

三、1919——1921年,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19年2月,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0年4月,由开封迁回焦作

四、1921——1931年,福中矿务大学1921年夏,改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本部在焦作)五、1931——1938年,私立焦作工学院1931年,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7年10月,举校迁至陕西西安;1938年3月,由陕西西安迁至甘肃天水

六、1938——1946年,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改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

1938年11月,焦作工学院从甘肃天水迁至陕南城固古路坝

(至此,本院教育暂告停止

)七、1946——1949年,私立焦作工学院1946年夏,河南洛阳关林,私立焦作工学院复校;1947年,9月,迁至河南郑州;1948年8月,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

随即,华东人民政府接收了私立焦作工学院

1949年6月1日,私立焦作工学院在苏州举行了建校40周年庆祝活动

八、1949——1950年,国立焦作工学院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接收了焦作工学院;9月,学校返迁焦作(成为国立高等学校)

1950年1月,燃料工业部正式接管了国立焦作工学院

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国立焦作工学院

九、1950——1953年,中国矿业学院1950年,天津,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4月26日,焦作工学院结束,中国矿业学院成立

1952年,清华大学采矿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采矿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十、1953——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1952年春,中国矿业学院筹备在北京建校

1952年10月,进入了天津、北京两地办学的过渡时期

1953年9月,改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61年,北京煤炭学院并入北京矿业学院

十一、1970——1978年,四川矿业学院1970年5月,学校迁至四川三汇坝;学校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十二、1978——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1978年6月23日,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开始在江苏徐州筹备建校工作

1978年11月,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2年12月,学校从四川至江苏徐州的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1984年12月22日,学院在徐州建校一期工程竣工

十三、1988年,中国矿业大学1988年4月2日,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88年5月11日,邓小平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7年,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998年9月,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