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沿革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沿革一、辛勤地播种与耕耘——马列主义教研室阶段(1951—1984.10)唐山铁道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成立于1951年

早在1949年8月13日 ,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决议,大学各院校应增设社会科学课程

唐山工学院遂决定自1950—1951学年起增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和《新民主主义论》(包括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简史)两门课程,前者为一年级必修,后者为二、三、四年级选修

1950年9月27日,为提高《社会发展史》这门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学院成立《社会发展史》教学委员会

1951年1月11日 ,北方交通大学校部批复同意唐山工学院成立政治课教学委员会

是年,马列主义教研组正式成立

马列主义教研组成立之初,师资力量薄弱,为充实师资,学校选派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校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教研组培养了第一批师资力量

1955年9月23日,因工作需要,马列主义教研组又划分为中国现代革命史教研组及马列主义教研组(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两教研组

文乃山副教授任马列主义教研组主任,李泳讲师为中国现代革命史教研组代理主任

同年秋,马列主义教研组资料室成立,主任为胡思杜

20 世纪60年代初,在高校大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队伍的补充成为很严峻的任务

在时任院长顾稀的支持下,马列主义教研室在各系的3-4年级学生中选拔了约 50人,抽调补充马列主义教研室师资队伍

这些青年老师在2-3 年之内分期分批被送往中国人民大学、铁道部党校(干部学院)相关专业研读、进修学习

20 世纪70年代末,马列教研室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承接了铁道部下达的一项严峻任务——创办马列主义师资班,为铁路学院培养一批政治理论课教师

1978年马列教研室招收师资班学生43名,并在一个班里设置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自然辩证法四个专业(后增设经济管理专业)

马列师资班的创办,在西南交通大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这所古老的工科院校,从此结束了没有文科专业的历史,推动学校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发展

当前,马列师资班毕业的大多数人已成为学者、教授、实业家和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3年马列教研室首次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专科生31人,1984年又招收马列主义理论专业专科生65人

至 1984年11月社会科学系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已包括三个教研组(中共党史教研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组、政治经济学教研组)和一个资料室(马列主义资料室),主要承担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马列主义宣传和师资培养等工作

二、努力开拓的十二年——社会科学系发展阶段(1984.11—1996.4)为适应学校由单一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多学科综合发展转型的需要,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1984年11月在我校近九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成立了第一个文科系——社会科学系

社会科学系的任务和使命有三:一是承担全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二是培养国家急需的某些社科类专业人才;三是实现文理渗透,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社会科学系秉承马列主义教研室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倡导:“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系风

提出“在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招收培养研究生、资料室建设等方面创造全国铁路、四川省、西南地区高校的一流工作”的发展目标

社会科学系历任系主任有:李凤岭、王浩吾、贾志永;副系主任有:邓介曾、李尚富、贾志永、何云庵、陈光;总支书记有:李凤岭、李尚富、李万青、董振淑;副书记有:石宗泽、徐文生

教师人数1985年达到42人;经过严格筛选,1995年教师人数为3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3人;至1996年4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时,教师人数达到4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讲师28人

建系之初,社科系下设中共党史、哲学、自然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人文5个教研室,随着社科系的发展和开设文科专业、改善工科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需要,为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下辖机构改为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际贸易、人文及对外汉语教学等4个教研室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应用经济、建筑文化等3个研究中心

三、开创辉煌的十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阶段(1996.4—2006.4)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二日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成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之成立,是百年老校西南(唐山)交通大学,跨越世纪之交,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学校近年来工、理、管、经、文多科性综合性发展的可喜成果

人文社科学院,肩负着高等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同时,学院将以其人文荟萃、社科优势,着力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政治、经济、法学和艺术等领域的专门人才;积极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成立初期,下设了政治、国际经济、文学艺术和经济法(筹)等4个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革命史、国际贸易、经济学、中文及对外汉语教学、装饰艺术设计、音乐、经济法等8个教研室,心理研究与咨询和人文社科信息2个中心

学科涵盖文、史、哲、经、法等大类;学历教育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马列主义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贸易、经济法和装饰艺术设计等本科专业5个;有涉外经贸与公关和财会与统计专科专业2个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较快地发展了文科专业,至2004年6月学院发展到10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公共管理、美术学和音乐表演),与此同时扩大了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本科生招生规模从每年80多人扩大至380人左右,研究生年招生规模从每年10人左右扩大到80人左右

为了适应学校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人文社科学院已相继于2004年6月,分出汉语言文学与艺术专业及3个硕士点,成立了艺术与传播学院;于2005年6月,分出公共管理专业及2个硕士点,并与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组合,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2006年,又分出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学专业,成立心理学研究中心

四、科学研究再上台阶十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等 6 项;主持铁道部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15项,主持教育部、司法部重大研究课题 3 项以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省部级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等23项

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是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最高级别奖项)11项,其中 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8 项

在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国际会议、国家级、省级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其中仅“十五”期间就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统计研究》、《经济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0 余篇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我院博士学位点的成功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饶艾教授等4人被评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有2名教授入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

人文社科学院的教师中,有四川省历史学会、省中共党史学会、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工作委员会、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省逻辑学会、省政治学会、省法学会的副会长;四川省伦理学会、省区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四川省法学人才研究会、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生态经济杂志(英文版)》学术委员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