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学科带头人万齐林 研究员1965年生,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热带数值天气预报及其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登陆的南海热带气旋灾害预警技术研究”,参加了“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面向超级城市(群)的精细数值预报系统的开发与试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南海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模式系统”(2003C32603)、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州市雷电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2004Z3-E0011)、热带海洋气象研究基金“基于现代探测技术的热带同化技术研究”和广东省数值预报新一代业务系统开发等项目的研究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提出了一个在三维变分框架中直接同化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风速和“视风速”(回波强度时空变化所包含的风场信息)的技术方案,实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大气风场同化效果,并且是在基于具有业务能力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将雷达探测信息与背景流和其它类型的观测资料自然、直接地融合起来,这一特点使之适用于数值预报初值形成,该成果成为“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创新点;开发卫星遥感资料在南海台风模式初值形成中的同化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南海台风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发展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吴兑 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
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1997年破格晋升正研
现为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热带大气环境与大气成分首席研究员
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总工程师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气科院硕士生导师
澳门理工学院课程教授
长期从事大气物理化学、大气环境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非热力平衡方案研究了雨滴在云下的下落蒸发问题,修正了教科书中有关雨滴蒸发的论述,发表的论文被美国地球物理与气象学文摘GMA收录;编著我国第一部环境气象学专著,在国内首先提出利用紫外线总辐射表资料计算紫外线指数的近似算法;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岭山地浓雾的物理结构和能见度研究49975001” ,在国内率先对山地平流雾与上坡雾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在观测技术、分析方法、预报方法等方面有多项创新;对南海盐核源地的研究提出台风活动造成的盐核暴是海盐凝结核向大陆输送的有效机制;在国内最早开展大气气溶胶质量谱与水溶性成分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2004年在国内首次建立华南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气溶胶综合观测基地,引起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U0733004珠三角城市群灰霾天气的细粒子污染本质和陆气输送过程及边界层特征研究”、“40775011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黑碳气溶胶谱20年变化研究”、“4037500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和“40418008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气溶胶污染与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与国内外同行紧密合作,开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与灰霾的研究
另外,主持了有关大气气溶胶、降水化学与酸雨、城市气象、雾与能见度、紫外线辐射、云与降水物理结构、人工降雨试验、大气环境评价等方面的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973”计划专题7项
多次赴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授课,自2003年以来为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硕士研究生讲授"大气化学"课程;并于2004年受聘澳门理工学院,讲授大气化学课程
编著的《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人工降雨基础知识与实施技术》由气象出版社分别于2003、2001、1993年出版
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9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自然科学核心期刊80余篇,一级刊物20余篇,国际SCI收录5篇,EI收录6篇,出版专著5本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