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基本情况该校文、史、哲、外语、图书馆学科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楚文化研究和明清文化史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
鉴于这种情况,学校于1996年4月成立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
这就是本申报机构--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
本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下设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研究室、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楚文化与楚地出土文献研究室等机构,办有《人文论丛》辑刊
全中心现有专职科研教学人员1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校内兼职人员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
在校内专兼职人员中,共有16人分别从英国、德国、中国复旦、华中师大及武大获得博士学位
科研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富有朝气和敬业精神,高职称和高学历者较多,科研能力强
这支队伍精明强干,善于深入学术前沿,从事综合性、创发性的研究
在人员配制上,我们注意突出中国文化研究的综合、交叉、边缘学科的优势和互补
我们聘请了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担任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兼职教授,如北京大学的陈来教授、复旦大学的王振忠教授、中山大学的李宗桂教授、荆州博物馆的彭浩研究员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工藤元男教授等
萧 父教授为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我们还聘请了十数名中外知名学者为顾问
经过四年的努力,本中心的硬件设施具有相当规模
此次重新组建本中心,学校在用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仍毅然腾出人文馆(逸夫楼)东侧五楼和七楼之全部及九楼之大部,专门供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做办公用房和资料用房,面积已逾500平方米
中心现有电脑 台,科研人员人手一台(均在家使用),已出现了办公自动化的趋势,办公室拥有电脑32台,传真机2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3台,复印机2 台,服务器2部,网络交换器1部,UPS10个,各专兼职人员均已上网,人均终端数为1.2个
除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文、史、哲三个资料室的图书资料外,本中心还购置了更加专业化的图书资料6100册,中文报刊71种,外文报刊34种,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
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在利用图书资料方面得天独厚
所在的人文馆(逸夫楼)有四个相当丰富、实用且又集中的图书资料库,它们分别是:(一)学校图书馆的分馆--国家教育部武汉大学文献信息中心,其中有西文原版书近38000册,现刊及报纸500余种,文科工具书4000余册港台报刊40余种;(二)哲学系资料室,其中有中文图书54550册,外文图书7140册;中文期刊677种;外文期刊224种;(三)历史系资料室,中外图书8.0000万册,中外港台期刊270种;(四)中文系资料室,中外图书6万册,合订本期刊1万册,港台书1000册
此外,距离人文馆不远处,还有校图书馆特藏部,其中有线装书 册
所有这些,使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兼研究人员在借阅图书资料方面十分方便
如果本中心能够被批准为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将能使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设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以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特别是其中的中国古代史博士点)、中国哲学博士点、中国语言与文字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为依托,培养中国文化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人文论丛》辑刊(已出版四辑),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为主,并在研究中国人文精神和中国文化转型上独具一格,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并具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