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2011计划

重点大学2011计划“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

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国家“2011计划”实施方案,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应由一所高校作为牵头单位

“2011计划”提出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

这个计划实施下来,将不会有“2011高校”这个概念,只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实体

    2012年度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1.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2.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3.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4.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5.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6.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7.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8.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9.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10.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11.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13.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4.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2014年度2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1.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2.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3.IFSA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4.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5.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等6.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等8.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山大学等9.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10.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11.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3.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4.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15.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16.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17.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18.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行业产业19.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同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国家信息中心、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2所、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等20.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21.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2.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等23.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等24.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