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贸易四海分开经营后,李文炳在闫景村创建了“通顺成”、“通顺兴”商号,李文阶、李文蔚兄弟在闫景村成立了“敬信义”商号
不久李文阶、李文蔚兄弟又在解州关帝庙附近成立了“敬信义”分号,经营的商品有食盐、酱菜、茶叶、酒类、糕点、药材、皮货、绸缎、布匹、日杂等
1852年后,“敬信义”商号生意不断扩大,分号逐渐向西发展到了西安、平凉、兰州、西宁、银川一带
同时,“敬信义”商号实行股份制
商号规定:每三年结算分红一次,在三年的总收入中扣除股金总额和“财神股”,盈余部分按股份多少分给股东和人力股
采取死分活值(即东家的股份是死的,人力股是活的),一般按四六分成,股东六份,人力股四份
人力股折抵财股最多为一股(指经理),最少为一厘(指满三年的学徒工),由于增设了人力股,使得各商号掌柜以店为家, “敬信义”商号也成为晋商著名的商号之一
在“敬信义”分号向西北扩展的十年间,李氏家族达到鼎盛时期
1865年前后,李文蔚、李文阶不仅在“敬信义”商号中入股,还利用分红所得发展自己的商号
李文阶李文阶在闫景村创建以川广药材杂货为主的“长寿东”,以收购棉花为主的“公生明”、“长恒东”、“长丰东”等商号
在绛州设立钱庄,以汇兑业务为主
在汾城县(今属襄汾县)设立“敬信诚杂货铺”购销中草药和粮食,后转行专门经营中药材
1936年2月更名为“恒记药店”,店铺房屋达54间
“恒记药店”的进货渠道正规,当时经营的中药有350多种,药品销往汾城、新绛、襄陵、乡宁、大宁、蒲县、石楼、永和等地,受到药品零售店和郎中的信任
山区六县常年在汾城住有采购员,一方面从这里购买药品运回本地;一方面又将山区的柴胡、黄芪、知母等中药材售给药店,如收到名贵药材,药店则发往北京同仁堂
李文蔚李文蔚的商号主要向解州、西安、平凉、兰州、银川、西宁一带发展,后又发展到上海、天津、武汉等地
李文蔚在银川开设的“敬义泰”商号后来资产达百余万银元,发展成为旧宁夏省城的“八大家”之首,故址设在今银川市玉皇阁西边
创业之初,“敬义泰”在宁夏各县设有庄客,负责收购羊毛、枸杞、发菜和药材等土特产
后又经销绸缎、布匹和杂货等
“敬义泰”的销售方式,在清末民初以零售为主,民国十一年(1922年)以后,转为批发为主,兼顾零售
初创时,进货主要靠山西老号批发,后改由天津进货,运货主要靠河运
黄河解冻后,雇船将收购的土特产品顺水运到包头,再转运天津销售;又将包头运集的货物,逆水运回宁夏
黄河冰封后,雇用骆驼来往宁夏、包头之间
伴随着商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李氏家族的生意由传统的货物贸易进一步走向金融汇兑和兴办实业,由商人转化为实业家,行商足迹遍及天下
李子用1917年,曾留学英国的李氏十五代后裔李子用在陕西三原县北大街设立了“鼎记花店”,创办实业
每逢八九月份,花店就派员下乡办理预购棉花业务,先付款后交货
“鼎记花店”每年投入收购棉花的资金达二十余万银元,收购棉花六百多担(一担100斤),送打包厂整装,由火车经永乐店运往沪、津、武汉的申新纺织公司、中纺公司、大华纱厂
由于资金雄厚、业务量大,各纱厂与“鼎记花店”的业务联系最多
“鼎记花店”为李家创造了颇丰的财富,民国时期,三原县形成了一条山西人经商的“山西街”
1925年,李子用为扩大生意,在山陕咽喉之地、铸造业发端极早的陕西省韩城县(现韩城市)建立“敬信义”炉院(明清时冶炼铸造的工厂称炉院)
“敬信义”炉院在入炉配料、模具尺寸、生产操作等方面严格把关,主要产品有大、小五齿铧、风齿铧、柳叶铧、笼圈、铁锅之类
最出名的产品是芝川铧
李子用后又投资入股了新绛县大益纺纱厂,1922年经山西榆次晋华纺纱厂总工程师王世毅(1917年留学日本,临猗县人,李子用亲家)引荐,入股经营晋华纺纱厂,其所学的纺织专业知识得到发挥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