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同文书院书院变迁

东亚同文书院书院变迁1900年5月,南京同文书院成立,担任院长的是东亚同文会的干事长佐藤正

不久,佐藤因病辞职,由根津一接任

南京同文书院招收中日两国学生,目的是使两国学生增深了解,加强友谊,作为将来提携的基础

学制三年

第一届共招收学生20人左右

学生分两个班,同文会的留学生和有一定外语素养的为第一班,其他的人为第二班

学院开学三个月后,义和团运动已经从华北波及到了长江流域

书院听从刘坤一的建议,将书院的师生迁到上海跑马场附近的退省路

南京同文书院的短暂历史结束

1900年8月,南京同文书院迁到上海后,更名为东亚同文书院,院长根津一

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是从日本各地府县选拔来的

第一期学生共从一府十六县招收了公费留学生51名,再加上自费生4名,共计55名

第一期学生到上海之前,于1901年4月30日在东京华族会馆举行了入学式

在入学式上,近卫会长叙述了书院设立的经过,并对他们提出了要求;根津讲述了将全体学员召集到东京的深刻含义

入学式之后,学生先后到东京、大阪、神户、京都等地参观,后来又增加了拜谒皇宫

这种人学形式成为书院的一个传统

由于学生在各大城市参观时所住的旅馆都是当地最好的旅馆,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东亚同文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处于动荡的战争年代,校址几次变迁

1、退省路时期(1900年8月-1901年4月)刚刚迁到上海的临时校址

书院在此存续8个月

2、桂墅里时期(1901年5月-1913年7月)1901年5月书院移到高昌庙桂墅里,5月26日,举行了开院式,参加开学典礼的有东亚同文会的副会长长冈护美子爵、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的代表上海道台袁勋树、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代表上海知县刘怡、盛宣怀等中外人士数百名

张之洞将刻有《诗经》的石刻作为纪念赠送给书院

东亚同文书院成立之初,有两个专业,一是商务科,一是政治科,学制三年

书院为了学生今后赴中国内地旅行积累经验,1901年11月,书院将学生分为两班,赴苏州、杭州进行见学旅行,这一活动成为后来历届见学旅行的恒例而坚持下来

1902年8月,一期生38名在森教授的带领下,赴山东的芝罘、威海卫进行为期两周的修学旅行,延续了从乐善堂到日清贸易研究所徒步考察中国人文、地理的传统

1902年书院为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使学生之间进行了解、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也缓解学生的思乡之苦,书院创建了学友会

活动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座谈性质的茶话会;另一类是组织体育活动,学友会包括四个部(网球部、棒球部、远足部、击剑部)

学生皆为会员

1913年7月初具规模的书院被战火所毁

书院临时迁回在日本长崎县大村町租界寺庙临时上课

3、赫司克尔路临时校舍时代(1913年-1917年4月)由于旧校舍为战火所毁,1913年10月,在上海赫司克尔路33号的临时校舍建设完成

大村的师生和大旅行中的三年级学生也回到书院

1914年,为开发中国资源培养人才,东亚同文会向日本政府建议增设农工科

经日本政府同意,书院于当年9月增设农工科,该科历时8年,先后共毕业60名学生

在此期间,书院又在公共租界的西端,靠近法租界的徐家汇虹桥路购买了土地,开始了新校舍的建设

由于高昌庙校舍是在战火中被焚的,日本借此向中国索取所谓赔偿金作为新校舍的建设费达22.5万元,在此基础上东亚同文会拨付了一部分资金,书院的师生集资一部分,共耗资35万元,新校舍于1917年4月22日正式竣工

4、徐家汇虹桥路校舍时代(1917年4月-1937年9月)1917年4月书院迁到徐家汇新校舍,时间长达20年

1918年书院向日本政府申请新设中华学生部,经帝国会议批准后于1921年正式招生

1918年10月,为了更积极地、有组织地研究中国,成立了以教头森茂为部长的中国研究部

1920年起,为了与日本国内学校教育同步,将入学时间由8月改为4月,学制由三年延长到四年

1921年7月,据日本政府13日第328号敕令,书院为外务省直接管辖的专门学校

1937年7月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9月15日上海市警察局接收了同文书院,10月徐家汇校舍被战火烧毁

物产馆存放的日本从中国各地搜刮来的物产样品8千余件遭毁坏,图书馆被烧,其中被烧毁的日文书25000余册,中文书52000余册,西洋书8200余册,共计85300余册

校舍经过这次炮火的袭击,基本上荡然无存

5、霸占交通大学时期(1938年4月-结束)1938年4月,日本宪兵队和日本东亚同文书院霸占交通大学徐家汇校舍,此后,书院一直霸占交大校舍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才归还

在此期间,书院升格为大学

 6、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时期(1939年1月-1945年8月)1937年书院到长崎避难后,在书院里上至大内院长,下至在校的学生和教师希望书院升格为大学,已毕业的书院生也希望母校升格为大学

当时担任书院院长的大内畅三就东亚同文书院的升格问题,向毕业生发出了一封信,认为书院升格为大学很有必要,这个时期也是把本书院作为中国研究的最高学府的绝好机会

1938年1月,书院与东亚同文会及有关方面就此事进行了磋商

东亚同文会对这个建议也十分赞同

1938年1月8日,由近卫文磨会长向有田八郎外务大臣提交了《东亚同文书院设立申请书》

1939年1月得到国会的同意,决定将同文书院升格为大学

1943年10月,随着日本在中日战场的吃紧,学生动员制度强化了,针对书院征兵优遇的特殊恩典停止了,月末实行临时征兵检查

1944年10月,随着时局的重大变化,编成学徒劳动队,在陆海军的军需工场进行劳动服务

1945年战况对日本越来越不利,上海至长崎的航线十分困难,46期学生已不能到上海

1945年5月,通过与各方面的交涉,借用富山县吴羽所在吴羽航空机株式会社的工场和宿舍作为新的校舍

1945年9月15日,日本投降一个月之后,中国军队进驻书院租借的交通大学,开始对书院大学进行接收

东亚同文书院的历史阶段彻底结束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