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展提高成立初期,美国承担着WFP几乎全部的认捐份额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苏联成为粮食进口国和美国粮食歉收,肯尼迪开始寻求其他国家在WFP中的认捐份额的增加
经过谈判,1967年,《粮食援助公约》签订,世界粮食计划署成为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多边粮食援助机构,更加公平的国际粮援分担机制得以建立
60年代后期开始,现行的多边粮食援助机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的需要,而国际社会的改革努力都被美国的粮食霸权所扼杀
1972年,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爆发
1973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在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部长级的世界粮食大会
1974年的世界粮食会议也是国际粮食援助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在1974年世界粮食会议之后,美国的粮食霸权开始衰落,发展中国家却成功地利用这次会议推动了粮食援助机制的创新,使WFP更具有发展导向性并能更有效地应对世界性的粮食灾难
同时,在这次会议上,跨政府的组织“粮食援助政策与项目委员会”与“国际紧急粮食储备”被建立
1976年,粮食储备被正式批准投入运行;1978年,“国际紧急粮食储备”进一步扩大
WFP获得了对粮食灾难快速反应的能力
21世纪初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在WFP的援助份额提高,甚至开始高于美国的双边援助份额; 粮食援助和饥饿的性质发生变化,世界粮食计划署发生了从粮食援助机构到粮食援助协助机构的历史性转变,开始拥有更为精细和更为健全的一系列工具用以应对紧急的饥饿需求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