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探高质量本科教育建设

新闻网讯(通讯员曾田、徐佳慧、陆叶、刘毓文)3月26日上午9:00,第三届卓越教学与本科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会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当代教育研究院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领导、知名专家教授围绕高质量本科教育建设做主旨演讲和经验交流。

浙江大学胡吉明教授从一流本科教育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近年来关于人才培养五大举措,强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他揭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内涵,提出建设一流专业的逻辑思路: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三个维度考虑“培养什么人”;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专业特色六个维度考虑“怎样培养人”。同时,他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一流课程应从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支撑条件、课程成效五个方面评估,并对一流课程申报提出了实际有用的建议。

四川大学张红伟教授以“打破边界——对未来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为题进行了阐述。张红伟揭示了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背景、新局面。她从未来人才核心素养分析入手,具体探讨了应对措施,分析了未来人才所需具备的素养。她还以密涅瓦大学和四川大学为例分享了关于未来高校教育形态探索的经验,提出了推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大数据技术、加强政企学研联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龙永红教授依据知识、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系统性特征,关照教育改革实践的碎片化特征提出本科教学改革的系统性逻辑。首先,他认为系统性逻辑是一种培养理念,是围绕“以学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在培养目标、培养体系、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系统布局的大工程;其次,他主张应以系统性逻辑指导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并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王秋旺教授立足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面向国家发展需求与新工科持续深化的改革背景,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在新形势下设计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在内涵、组织管理模式、专业建设三维度中总结改革经验,从项目驱动、交叉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中梳理改革特色,对工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同济大学吴志军教授依据该校近年来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改革经验,提出将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提高到质量文化的高度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努力方向。他从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以外部质量正向推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有效途径;分享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成果并提出解决质量保证问题的方法,主张突出质量保证的自主性、多维度和智能化。

厦门大学计国君教授从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管理设计和新时代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两个角度展开讨论。基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主张新时代大学需要建设一支懂教育教学规律、政治业务素质强、管理水平高、乐于奉献、敢于担当作为的管理和服务队伍,并强调了教育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办法。最后,他陈述了大学发展与教学管理的痛点与难点,发人省思。

武汉大学王郢副教授以拉皮尔的态度行为一致性实验为例,说明课程思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评价性,并从六个方面梳理课程思政评价研究的已有探索。她提到,现阶段的课程思政评价研究还有一些欠缺之处,如缺乏可信有效、便于操作的课程思政评价工具等。

据悉,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以人才培养新理念,推动高校教务管理部门、院系、一线教师联动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会议聚焦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创新举措,在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交流经验、碰撞思想,收效显著。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