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微电影创作》实训体验课

为创新专业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微电影创作》首次尝试以“剧本杀实训体验”的形式开展。本次实训体验课程在科技楼207开展,共分为4月28日、4月29日两场,每场体验约5个小时,由分组同学在其指导老师马翠轩带领下共同完成。

经过分组内部投票和指导老师最终确认,本次实训体验课所选用的剧本为开封市拾捌沉浸推理社的独家限定本《东京梦华录(演绎版)》。据拾捌沉浸推理社负责人徐松博推荐介绍,《东京梦华录》是一部集合亲情、爱情、友情、家国大义等主题的大题量剧本,讲述了在大宋建国到两次北伐共数十年间的故事,刻画了宋代汴梁城内、庙堂与市井背后的势力纷争和情仇爱恨,人设饱满,背景宏大,情感细腻,并具有地域历史人文色彩,适合专业学习需要。

结合疫情形势及校园防疫规定,此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师生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与剧本杀业界人士进行沟通和学习。徐松博和专业NPC在演绎示范后,建议学生NPC不仅要了解每个人物的历史背景,还要仔细揣摩人物在经历每个事件时的心理活动,将人物剪影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在实训体验课上,学生DM、NPC的投入表演将所有人带进那段波诡云谲、跌宕起伏的家国情仇。随着在剧情推动和角色演绎,有同学为人物身世悲惨而落泪,也有同学因剧情戏剧张力而欢笑,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体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共同复盘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角色设定和行动逻辑,讨论剧情结构和故事主题,总结剧本中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作为该课程的首次实训体验式教学,参与的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张一鸣说:“通过此次实训课我得到了很多感悟。第一是立人设,一个人物的性格、个性、形象的形成是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实现的,每一个人都要做到丰满、立体;第二是剧情设置,故事需要极强的推动力,创作时应考虑通过剧情展示人物思想和性格,人物台词、表演及关系设定是集成化的考量,而非脱离联系地构想。微电影创作立意应表现创作者的哲理性思考与体悟,主题明晰有内涵,才能用视听语言和影像元素讲出好故事。”

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杨羽倩表示原来上课也能很快乐,同时,“关于历史内容的合理书写、情节结构的布局谋篇都使我受益匪浅,但感触最深的地方还是其主题的表达,也是我认为在今后的微电影创作中的关键,主题不是空中楼阁式的概念,它要存活于人物,存在于性格。”

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张春杏则通过这次课感受到“创作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剧本风格,人物形象塑造要明确鲜明,人物关系设计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行为动机使之合理化。对于剧本中设计的线索和伏笔都应设计出相关功能,以推动剧情发展。”

《微电影创作》课程自开设以来,依托微电影时光展等活动,受到同学们普遍欢迎,以微电影作为毕设类型的比例近年来也大幅上升。受文学院孙振虎老师剧本杀教学实践项目启发,该课程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与“拾捌沉浸推理社”联动,将“剧本杀”引入课堂,使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和角色情境演绎,深刻代入人物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故事节奏、逻辑结构、伦理悖境、情感命运等,强化学生们对人物的共鸣与理解,锻炼学生们人物刻画、细节塑造、逻辑表达、剧情推动和角色演绎等能力。同时马翠轩老师也认为,该实训体验课存在一定缺陷,如每次参与人数有限、体验时间较长,还有场地、人员等相关要求,其教学模式和实际效果需进一步探索优化。

广播电视编导系书记、《微电影创作》课程负责人肖帅副教授表示,开封市具有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广电编导相关实践类课程期待能在多方支持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业界共建,优化教学资源和模式,多方面开展教学、实践、评估等工作,实现多方共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