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英文版)开题答辩会顺利举行

4月29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华文明的起源》(英文版)开题答辩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外语南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孔令刚教授主持。答辩委员会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杨平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曹楠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Duncan James Poupard副教授等3位专家组成。中方出版责任单位代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合作部夏侠主任、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杨朝军教授、副院长姜玲教授出席答辩会。项目主持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刘泽权教授,原著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韩建业教授,母语译审英国伯明翰大学Teubert Wolfgang教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梅冰教授、侯健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邱四平博士等课题组成员均参加了会议。

孔令刚在开幕致辞时高度赞扬了该项目获批的意义。他表示,河南大学自2017年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获批数量成绩喜人,2021年度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更是实现了同年度获批2项的新突破。

杨朝军代表外语学院致辞。他表示学院将全过程、全方位提供设施、时间和经费等支持,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翻译工作是一项耗费体力和智力的艰巨任务,希望课题组成员能够统筹规划、通力合作、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目标。

刘泽权代表课题组进行了开题论证汇报。他主要从选题意义、项目概况、团队构成、翻译规划与质量管控、项目进展、出版宣传等六个方面陈述了项目的实施方案。他提出,全书的翻译将遵循直译为主、意译加深度翻译为辅的原则,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确保译文的地道流畅,并将请项目组的考古学专家、外籍学者等进行专业把关和指导,以保证译稿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质量。

答辩专家组成员就选题意义、翻译团队构成、翻译技术路线和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杨平对项目的完成与考古名词术语库的构建提出了要求及建议,曹楠与Duncan James Poupard 针对项目的实施细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开题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书是百年中国考古学诸多重大成果的缩影,项目选题意义重大,不仅能为西方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汉学家研究古代中国提供参考,亦能为西方学者乃至普通读者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脉络提供帮助。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