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张何朋课题组随机共振研究成果发表

近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Colloidal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Confined Geometries”为题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张何朋课题组在随机共振方面的研究成果。

1.png

实验装置(左图)和随机共振曲线(右图)

系统噪声通常会影响信号的准确传递和检测。然而在非线性系统中,合适的噪声却可能放大系统对外界微弱驱动的响应;这一广泛存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领域的反直觉现象被称随机共振,有着众多的实际应用,包括能量采集、图像处理和信号放大等。针对随机共振的研究通常在能量势阱中开展。最近理论研究预言随机共振也存在于由熵效应产生的自由能势阱中,可能影响众多生物和软物质系统中输运过程。

为了验证熵致随机共振的重要理论预言,张何朋课题组利用双光子3D打印技术构造了联通的双微腔结构,如上图所示;该结构能产生熵致的自由能双势阱,控制其中胶体颗粒的运动。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磁场在胶体颗粒上施加一个振荡的外力,驱动颗粒在自由能势阱之间跃迁。当驱动周期是颗粒自发跃迁周期的两倍时,颗粒运动和驱动相位之间由于随机共振机制出现同步;从而成功验证了相关的理论预言。同时研究人员还在实验中发现了强烈的流体力学效应,并根据实验结果拓展了原有理论。

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朱茜,通讯作者为张何朋教授,合作者包括周炀和来自意大利Camerino大学的Fabio Marchesoni教授。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9.098001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