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Multi-omics analysis identifies rare variation in leptin/PPAR gene sets and hypermethylation of ABCG1 contribute to antipsychotics-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s。该研究综合应用多组学的研究手段深入挖掘出与抗精神病药物引发代谢综合征(药源性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多个分子标记物,随后基于细胞、线虫和小鼠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发病机制,进而开展了相关治疗靶点的可行性验证,为今后此类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多种精神类疾病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然而约40%的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药源性代谢综合征这一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其服药依从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本论文针对这一不良反应采用多组学研究体系解析了药源性代谢综合征相关分子标记物及其发生机制。
本论文聚焦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亚群,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及转录组测序等高通量多组学技术手段,发现多个常见及罕见遗传变异相关基因和通路以及甲基化区域与药源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相关。随后创新性地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线虫脂代谢失调模型对组学发现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大规模RNAi筛选验证。并进一步在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细胞和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分子功能和靶点治疗的验证,明确了PTPN11基因的表达上调与药源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相关,论证了靶向该分子精准干预药源性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可行性。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周伟博士、江苏大学药学院孙竞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怀聪博士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教授。秦胜营团队长期从事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医学、出生缺陷与疾病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诚邀各位青年才俊加盟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有意向者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发送电子邮件到email:hrofpmcq@163.com、chinsir@163.com;联系电话:张老师,021-62932779-8202。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2-01759-5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