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发病机制复杂

“癌症之王”胰腺癌,其发病隐匿性强,致死率高,五年生存期不足5%;WHO最新预测数据显示, 2030年胰腺癌致死率将上升到全球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二位。目前胰腺癌的诊疗面临四大严峻挑战:缺乏有效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预警诊断;发病隐匿的分子机制不明;缺乏决定性药物靶点;由于铂类药物抗药和副作用频发,临床治疗缺乏安全有效药物。究其原因,胰腺癌发病机制复杂,缺乏对其深层次分子科学认知和新研究策略。

image001.png

基于课题组胰腺癌代谢特征谱和生物标志物的前期研究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海涛课题组近期在国际权威药理学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Functional metabolomics revealed the dual-activation of cAMP-AMP axis i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of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重点报道利用课题组新开发的功能代组学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 (STORM)策略,全新精准鉴定、空间可视化、动态捕获和靶向调控cAMP-AMP axis是胰腺癌的潜在新靶点,确定临床常用药物吉西他滨是通过调控AMP和cAMP的关键底物ATP的生物合成,促进AMP和cAMP显著累积,进而激活AM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和PKA信号通路,而系统发挥抑制胰腺癌肿瘤生长作用。本研究有三点创新:构建全新的STORM功能代谢组学策略,实现胰腺癌决定性功能代谢物的精准定性、空间可视化、动态捕获和靶向合成调控;运用STORM策略发现治疗胰腺癌潜在的新靶点cAMP-AMP axis;本研究将为胰腺癌药物分子的快速筛选评价提供全新靶点。此外,通过制剂优化等手段增强吉西他滨对新靶点的靶向性,将有助于改善其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

image003.png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生刘京净同学,2019级硕士生王天宇同学(已毕业)等参与部分工作,论文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海涛研究员。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开展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重点项目,安捷伦科技ACT-UR奖项目和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级)项目等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hrs.2022.106554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