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电探测器:从探测到识别

报告题目:红外光电探测器:从探测到识别

报告人:胡伟达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2年 04月 01 日 下午 15:00-16: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420-892-792,会议密码:1234

报告人简介:胡伟达,男,1979年出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173基础加强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红外探测器的机理和应用研究。曾获优青、上海市学带、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启明星等计划和奖励。现任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副主编、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程序委员。《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红外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

报告摘要:高性能红外光电探测器(简称红外探测器)是航天遥感、夜视侦查和天文观测的千里眼,是远距离探测本领的核心芯片,而决定红外探测器性能的关键是窄禁带红外探测材料。因此,在红外光电领域,人们已经有广泛共识:材料为王。以传统碲镉汞、锑化铟、铟镓砷、量子阱为代表的高性能红外探测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气象遥感、对地观测、天文、医学成像、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随着人类对红外探测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近几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对红外信息探测和智能感知有着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在本次新冠疫情在高精度红外测温方面,对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和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从材料和器件物理角度来抑制暗电流、提高光响应,大幅降低红外探测器的尺寸Size、重量Weight、功耗Power和价格Price,同时提高探测器的性能Performance (简称SWaP3工程);迫切需要具备强度、偏振、相位、光谱多维感知的红外探测器新技术;迫切需要感存算一体的智能红外探测器新架构。要满足上述需求,必须要寻找新型的红外探测材料,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变革性特征的红外探测器件。本次邀请报告综述了近几年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课题组在传统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和新型红外探测器方面的进展,同时也展望了红外探测材料和器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