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苏州大学科学商店公益服务团的多名大学生,满怀热情地前往苏州华通花园四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通俗有趣的生态科普活动。
钟灵毓秀,幼虎初啸
7月18日中午12点,在阳光最毒辣的时刻,去往华通花园四社区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已经集结完毕。他们在通讯组同学的带领下,转两次车,历经漫长的两小时,终于来到位于虎丘区的华通花园四区。在虎丘这个宝地,幼虎们明亮清澈的目光让科普志愿者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力教好这群孩子,让他们有所收获。
环保自然,天人合一
首先开场的是环保组。面对日益增长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免忧心不安,志愿者们先介绍各种污染类别,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同时向小朋友们解释污染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为了不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他们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踊跃发言,指出自己见过的污染并分类,加深了孩子们对污染的认识,让环保意识植入幼小的心灵中。
接下来是小朋友们期待已久的科学实验环节。第一个实验是“牛奶色盘”,首先一位同学做演示和讲解,他将盘中倒满牛奶,加入色素,再滴几滴洗涤剂,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小朋友们纷纷睁大了眼睛,惊诧地发现中间的色素向外快速漫延,构成绚烂的动态图画。“好漂亮啊!像云彩!我也要做!”一位小女孩惊呼道。看到这么神奇又漂亮的现象,所有的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志愿者们立刻为每一位小朋友都准备了实验器材,并在一旁提供帮助。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每个孩子都成功做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动态图画。“我的像狐狸!不对!它又变成汽车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一旁的大学生和家长的脸上都挂上了欣慰的笑容。
“牛奶色盘好不好看呀?做实验是不是很有意思?”接下来上场的自然组的志愿者笑着问,“其实科学就是这样五彩缤纷,只要小朋友你们愿意动手多做,多发现,科学就会很好玩。”这时一位小女孩举起了手:“为什么刚才我的盘中是红色,旁边的是蓝色呢?”
图为小朋友向自然组同学提问
“这和我们今天要讲的知识就有关联了,为什么我们周围的世界有那么多颜色呢?为什么我们穿的衣服也会多色多彩呢?”这两个问题牢牢地抓住了在场小朋友们的心,他们放下手中的盘子,牢牢盯着讲桌前的大学生,盼望着能一探究竟。自然组的同学运用图片演示,说明了简简单单的白光实际由七种单色光组成,分开之后便是绚烂的彩虹。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其实是由它反射特定颜色的光形成的。接着介绍衣服与季节的联系,如深色衣服吸热强,浅色衣服吸热弱,他们还从衣服颜色与心情之间的联系做了联系,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小朋友和家长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观察自己和周围人的衣服颜色,并记录下每个季节穿衣颜色要点,脸上露出纯真的微笑,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势,大概在想回家后要好好当一次家人朋友的小老师,好好炫耀一下。
科普实验,梦想杨帆
轮到科普组了,志愿者们要介绍的是AR——增强现实,听起来这对于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显得过于深奥。但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小朋友懂了大概。与此同时,他们还带来了有AR功能的手机,现场演示了这项技术,小朋友们看到手机屏幕中拍摄的桌子上竟然长出了森林和火山,甚至还有恐龙在行走,不禁发出了惊喜的笑声。“这是什么?我也要下载!”一个小朋友兴奋地问。演示的同学故作神秘地摇摇头:“不是所有的手机都能实现这项技术,还有更多的功能在发展呢。”小朋友听了,兴致不减反增,比划着双手说:“那我长大了就要做这个,让家里的电视电脑都能用!我还能养一只小恐龙!”孩子童真的话语在每个同学的心里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愿今天的活动能打开他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第二个科学实验是“瓶中潜水员”,志愿者将一根吸管对折,剪开小口再别上回形针,放进倒满水的瓶子里,当用力挤压瓶子,吸管竟然神奇地向下移动,一松开,又向上浮,就像一位灵活的潜水员。每一个小朋友都拿到了实验器材,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然而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一些小朋友的“潜水员”总是浮不上来,在一旁指导的志愿者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看看别人做成功的吸管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当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动手解决,做出了自己的小小潜水员时,他们都十分高兴,体会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实验圆满成功后,大学生简单地讲解了这个装置和潜水艇装置的共同之处,让小朋友们也明白了潜水艇的原理,想必,他们已经有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图为大学生演示“瓶中潜水员”的做法
但行其路,莫问前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科学课堂也落下了帷幕。社区负责人与志愿者们亲切交谈,大力赞扬,认为这种对讲坛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希望你们能再来,这是个让孩子们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增长科学知识的好机会。”听到认可,志愿者也露出满足的笑容。
生态科普行,我们在路上。希望通过苏州大学科学商店公益服务团的努力,引导民众更多地关注科学、关注自然、关注环境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图为小朋友和大学生的合照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