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联学术论坛

 2023年5月12日下午,苏州大学文科综合楼1005-5339报告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丁晓原教授受邀莅临“仲联学术论坛”,以“非虚构文学与文学的非虚构时代”为题,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学术讲座。在讲座开始前,文学院院长曹炜教授代表苏州大学文学院致辞,对丁晓原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丁晓原教授颁发了“仲联学术讲坛”纪念证书。

讲座由文学院李勇教授主持。 李勇教授指出:丁晓原教授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深厚的积淀和独到的见解,学界对于报告文学中新闻性、真实性与其虚构性、艺术性之间的关联存在较大争议,丁教授作为学界大家,以非虚构理论入手,对回答此问题以及进一步认识和阐释新时代报告文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丁晓原教授开宗明义,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报告文学,以其外延和内涵为切入点,以杨守松创作的报告文学《昆山之路》及何建明创作的报告文学《我的天堂》为例,具体阐释了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国的报告文学是一种晚近发生的文体,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方才走向自立。丁教授指出这些报告文学的内生意义,时代的文体题材多样,当是时代的存真,历史的记录,“把一些重大的历史记录下来,书写时代,告诉未来,正是基本的价值所在”。

而后,丁教授谈到了文学的分析构思,以非虚构文学的发展脉络为主线,结合西方非虚构文学的概念,通过列举西方作家的报告文学,进一步指出非虚构文学是一种记忆文学、见证文学和历史档案,其意义在于需要以文学的方式达成。通过创作者的实录,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反映现实、存活历史中的现实和透视历史中的人性。恩格斯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标准,是文艺批评的最高的标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最后,丁晓原教授也对同学们积极的提问一一给予了解答,并呼吁同学们要重视非虚构文学这一文类的学术研究。他认为,需要正视非虚构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作用,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正在勃兴发展的文学研究问题,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李勇教授总结陈词,感谢丁晓原教授作为我院杰出院友,以丰富的文献资料案例为佐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支撑,详细梳理了“报告文学”这一概念在古汉语及西方世界中的演变,阐释了个人对于“非虚构文学”价值判断的见解,为母校的同学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学术头脑风暴。

在热烈掌声中,本次“仲联学术讲坛”圆满结束,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和文科基地班等近百位同学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