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马大勇教授受邀莅临“仲联学术讲坛”

202355日下午,在苏州大学文科综合楼1005-5339报告厅,吉林大学马大勇教授受邀莅临“仲联学术讲坛”,以“近百年诗词研究的理念与进路”为题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讲座。讲座开始前,曹炜院长代表文学院向马大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颁发“仲联学术讲坛”纪念证书。

讲座由马卫中教授主持,他表示:苏州大学是研究明清诗文词之重镇,如钱仲联先生曾编纂《近代诗钞》,严迪昌先生曾编纂《近代词钞》。而马大勇教授作为严迪昌先生的学生,学问之渊博、钻研之刻苦令人敬佩,此番重归母校,为母校师生带来以近百年诗词为研究对象的讲座,此中传承,马卫中教授表示喜悦与期待。

讲座开始,马大勇教授言及讲座缘起,表达了重回母校的期盼与欣喜,并以“我是如何进入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的”“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的学理基础”“近百年词史之探索”三个问题开启此次讲座对“近百年诗词”之探索。

言及进入二十世纪诗词研究领域的契机,马大勇教授分享了自身的心路历程:喜好播种于龙榆生先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积淀于沈祖棻《涉江词》、夏承焘《天风阁词》《启功韵语》等一众书籍;真正发端于1998年负笈吴门,从先师严迪昌先生治清代诗词。后于2006年,马大勇教授撰写了《通古今之变:研究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视角》,在学界率先提出了“二十世纪诗词史”的构想,翌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得到同道的热烈回应,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坚定信心之余,这种鼓励更进一步凝聚成了马大勇教授将“二十世纪诗词”作为一个研究方向的底气,此后更是诞生出《百年词史19002000》等研究成果。马大勇教授说:“我们一直认为可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二十世纪诗词写作原来有着如此强大的活性,有着如此超妙的造诣!诗词史已经在新文化运动以后画上句号,这是无数人达成的共识。可我要通过自己的研究说明:这并非事实!诗词史的句号正在变成省略号,甚至是惊叹号!”

言及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的学理基础,马大勇教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认识在新文学勃兴的情形下旧体诗词(其实也包括文)仍葆有相当领地和能量这样一个事实?首先,以“文化极端主义”的态度粗暴地认定凡是新的就是革命的、先进的、顺应历史潮流的;凡是旧的就是反革命的、落伍的、逆流而动的观点理应被今天开放、理性的学术研究所反思和扬弃。其次,作为民族文化心灵格式的古典诗歌在现代文明背景下依然持续挥发着它特殊的记录功能、抒情功能,二十世纪的诸多事件、人物、生态、心态均载运于诗词写作当中,镌刻出深厚而独特的印迹,因而构成了其它时代、其它文体所不能取代的“这一个”。再次,把视野放得宽宏一些,文学本无新旧之别,新文学中并不乏陈腐,而旧文学中亦可以容纳清新。不以文学之特质衡论高下,而以时代之先后强为轩轾,这绝非科学之态度。

最后,马大勇教授分享了他对近百年词史的探索,共为八编:古典词史的“花间晚照”:清民之际(19001920)词坛研究;“亦狂亦侠亦温文”:南社词研究;以学人为主干的民国中后期词坛(19201949);词史的“毛泽东时代”(19491976);“新时期”词坛(19762000);“种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论网络词坛;港澳台海外词坛;“天将间气付闺房”:近百年女性词坛。马大勇教授表示:前六编从时间历时性角度来叙述,后二编从地域、性别的角度来建构,以这三重维度方能对近百年词史形成立体、完整的认识。

历时三个多小时的讲座,马大勇教授为我们梳理出了从1900年至2000年百年词史之概貌,讲座内容之全面、叙述之清晰、言辞之斐然,谈霏玉屑,云霞满纸,汪洋恣肆,妙趣横生。满座听闻皆心悦诚服,掌声不绝于耳。马卫中教授不禁赞叹:“大勇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是我作为听众以来参与历时最长的一次,足见大勇教授的用心。于在座同学而言,仅历此一课,便能触摸近百年词史的完整轮廓,是幸事。于我而言,听大勇教授一课,不免内心有所失落,大勇教授以严谨、踏实的态度踏遍了整个20世纪词史的土地,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似乎没留下什么研究空间给我们啦!”

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马大勇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他身体力行、敢于挑战新领域之精神,以及坚守师承、倾囊相授之感动。

 

(撰稿:卞嘉傲)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