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下午,南京大学中文系李昌舒教授在苏州大学文综5339室以“园林与中国美学”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为文学院“仲联学术讲坛”系列讲座之一。在讲座开始前,文学院院长曹炜教授代表苏州大学文学院致辞,并为李昌舒教授颁发了“仲联学术讲坛”纪念证书。讲座由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李勇教授主持,文艺学专业王玉明、陈朗、张春晓、张驭茜等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李昌舒教授的讲座从中西园林风格的区别切入。他认为西式园林更多展现了人为技术的干预,而中国园林则更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韵味。由于缺少皇室的财力和人力,士大夫在修建园林时,注重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无限的想象,其特点便是巧、宜、精、雅,由此诞生了园林的各种设计技巧,比如借景、框景、漏景和分景。
在介绍了中西园林的基本特点之后,李昌舒教授从士大夫的身份认同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园林特点的形成原因。他指出,在中国古代,文人寻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学而优则仕。当他们成为了士大夫之后,官场的现状与自我价值坚持之间的矛盾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于是,士大夫的思想困境日益加深,在现实和理念之间的挣扎,使得山水成为了他们身心的安顿之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园林建筑成为士大夫接触山水、湖泊、江海之间的桥梁,寄托了他们的灵魂。同时,庭院不仅是士大夫理想世界的缩影,也是文人隐逸思想的寄托。“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这句话道明了无数文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园林便提供了一个环境来满足士大夫公余或退休之后追求隐逸的心理需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因心理需求而诞生的园林,慢慢地成为士大夫的身份象征,间接转变成娱乐场所,为文人提供休闲欢乐活动。
之后,李昌舒教授介绍了中国园林对西方园林的影响。早在1599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参观了魏国公徐弘基的私家园林,其中错综复杂的设计给利玛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1757年,威廉·称波斯从广州回国之后,发表了《中国的建筑、家族、服饰、机械和器皿相关》的著作。在书中,他介绍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园林设计。然而,由于18世纪西方民族主义的萌芽,欧洲各国为了彰显自身的文化,不断争夺称波斯介绍的园林设计。他们不但否认欧洲的园林设计借鉴了中国的园林特点,同时也用“现代性”园林这一概念偷梁换柱,取缔了中国园林在西方世界的独特魅力。李教授认为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李教授对同学提出的新中式园林缺少古典园林神韵的原因问题进行了解答,李老师认为,这种现象源于古代园林和现在园林设计者之间的疏离,古代园林的是为自己设计的,体现自身志趣,但现在的园林设计者和实际使用者是不同的,因此缺少了相应的人文关怀,让使用者感觉到一种疏离。
最后,李勇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李勇教授认为此次讲座突破了园林艺术研究的审美范式,虽以园林为题,但并非局限于探讨园林的艺术特点,而是将园林作为考察中国文化的切入点。他提醒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应着重关注美学特征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文化逻辑,加强文史哲的跨学科学习。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李昌舒教授也将讲座的材料无私地提供给同学们。此次讲座获得了圆满成功。
(文艺学专业博士生王一冰供稿)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