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七点,文学院与唐文治书院联合举办的“夏季学术周”暨仲联学术讲坛第六讲以线上形式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由苏州大学驻校学者、特聘教授杨军先生主讲。讲座开始前,文学院院长兼唐文治书院院长曹炜教授致欢迎辞,文学院党委书记宋清华女士也向杨教授表达了敬意和谢意。讲座由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王建军教授主持。本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相关教师、研究生共80多人聆听了讲座。
杨军教授现为安徽大学语言学会会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汉语音韵学领域著名的大家,长期从事中古汉语语音和中古音韵文献研究,尤其精于《韵镜》《七音略》的整理与校注工作。近年来,杨军致力于《经典释文》和慧琳《一切经音义》等中古音义训诂文献的发掘与阐释工作,并在探究反切变化和系统音变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杨军教授此次演讲的题目为“从中古语音演变论慧琳‘熊’字的注音”。他基于中古汉语语音尤其是声母的演变大势,分别从反切原理、音变条件、材料真伪、注音体例等方面入手证实中古的匣母并未清化为晓母,慧琳以云母字注匣母字只是一种特例,属于变通之举。他认为,慧琳之所以如此处理一方面基于他对音理的通透了解,另一方面基于他对南北方音的全面把握。杨军教授的这场讲座以小见大,不仅圆满解决了汉语音韵学史上的一个迷案,而且给人以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的启迪。这场讲座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语言学公理: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例外的,而任何例外都是可以解释的。
杨军教授的讲座不仅受到本校师生的追捧,同时还吸引了不少校外师生的关注目光。讲座结束后,杨军教授还与听众进行了深度互动,并对一位台湾学者所提出的“熊”的注音是否为方音的疑问作了重点解答。整个讲座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
王建军教授最后作了总结性的陈述,高度肯定了杨军教授此次讲座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