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刚科研成就

徐义刚科研成就科研综述徐义刚的主要成果包括:(1) 系统总结了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限定了岩石圈减薄的时间和机制

(2) 提出了鉴别古老地幔柱的新方法,系统阐明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成因,为地幔柱影响下固体地球不同圈层的系统行为研究提供了范例

(3)厘定出东亚大陆新生代板内玄武岩的源区普遍存在西太平洋俯冲板片组分,提出俯冲组分可能来源于受地幔过渡带熔体改造的深部碳酸盐化地幔,构建了大地幔楔系统中形成板内玄武岩的新机制 

学术论著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网站显示,徐义刚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作为Guest Editors在Lithos和Episodes主编专集三部;SCI他引10500余次,H-index 57,入选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数地学高引用率科学家目录和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名录 

承担项目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网站显示,徐义刚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项目、基金委创新群体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等 

项目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来源2016年—2021年地球内部运行机制与地表系统演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主持)2017年—2020年西太平洋俯冲带及弧后盆地系统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项目(主持)2017年—2022年华北克拉通破坏与陆生生物演化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参加)2020年—2023年广东省稀土资源与环境风险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主持) 科研成果奖励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网站显示,徐义刚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获奖人员2006年典型地区地幔过程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2010年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排名第12)2011年华北及邻区深部岩石圈的减薄与增生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徐义刚,郑建平,范蔚茗,许继峰,郭 锋 2014年峨眉山地幔柱及成矿作用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202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徐义刚、何斌、王焰、肖龙、钟玉婷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