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符淙斌科研成就科研综述符淙斌的代表性成果如下:1、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赤道海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3—4年的周期性时滞振荡关系,提出了海温—副高雨带位置的预报思路和方法,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汛期预报中应用

首次提出用沿赤道海温廓线划分厄尔尼诺的思想和方法,发现了赤道增暖的三种模态及它们的不同影响,被中国国外称为"符DF廓线",50多名科学家用此研究ENSO对世界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2、系统地研究了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和突变现象,揭示了季风区在气候突变中的敏感性及其与全球增暖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南亚季风的突然增强与全球迅速增暖是同步发生的,同时中国北方以突变方式进入干旱期

3、系统地研究了季风区气候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拓宽了传统的季风研究领域

发现东亚地区植被的季节变化、年际和更长时间尺度的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季风驱动的特征

同时大范围植被覆盖状况的变化可以对区域气候,乃至季风环流产生明显的反馈影响

自然植被的破坏可以改变一系列的地表参数,从而减弱地表水分循环,使气候变干

相反,根据气候和生态条件合理地恢复自然植被,可以产生明显的气候和环境效应

4、领导和组织的研究小组和南京大学合作发展了用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区域环境系统模式(RIEMS),较好地模拟了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和人类有序活动的影响

己有15个国家的32个研究单位或个人通过网络平台注册使用该模式

他发起并主持有中、美、日、韩和澳大利亚的十个研究组参加的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被有关国际组织作为全球变化区域研究的一个范例

5、领导建立了有国际影响的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 

学术论著根据2021年7月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网站显示,符淙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和其它国际刊物上的论文30余篇,SCI引用300余次,CSCD引用400余次,著译编书6本 

承担项目项目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来源2005年—2010年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RMIP I/II)和CEOP 半干旱区研究计划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方干旱化和人类适应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我国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科技部“九五”攀登预选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根据2021年7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网站显示,符淙斌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共4项 

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2004年东亚季风气候—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