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芷生科研成就科研综述黄土堆积演化方面安芷生系统地提出了黄土堆积演化模式及其与东亚环境演变乃至全球变化的关系
为确立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及其与深海沉积序列的对比,以及黄土堆积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与刘东生院士一起将中国黄土与深海沉积序列进行了成功的对比,使中国黄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生物气候纪录的支柱之一,重建了黄土高原的气候历史;提出了黄土堆积演化模式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由他所领导的研究集体,系统的提出了控制中国环境变迁的东亚季风控制理论,建立了最近240万年、13万年和最近两万年以来中国古环境变化序列
东亚季风控制论安芷生系统地提出了控制中国环境变化的东亚季风控制论,提出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突发事件的证据和规律,并获得国际承认

重建了晚新生代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变迁的代用序列:对控制中国中东部环境的古季风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第四纪磁性地层学安芷生首先引入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最早指出中国240万年前发生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率先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引入中国,最早指出中国240万年前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在第四纪地质和全球变化方面,以黄土和有关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黄土的堆积、演化及其与古气候、古环境的关系,并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起来
中国环境变化图景安芷生重建了最近两万年以来中国环境变化图景,并对古季风变迁机制进行了系统讨论;提出了末次冰期和间冰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突发事件的证据和规律,开展了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的研究,并获国际承认
论述了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季风演化的关系
项目承担&科研成果奖励截至2016年,安芷生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较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时间项目名称奖项198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黄土与古季风》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及控制》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0年《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2001年《全球增温的历史相似型与14C年代学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6年《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8年《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季风气候的历史与变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1年《中国北方树轮气候学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2年《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6年《亚洲季风变迁与全球气候的联系》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论文著作截至2016年,安芷生在"Nature"、"Science"、"Geology"、"Quaternary Research"、"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等国外杂志上发表100余篇文章,在中国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杂志上发表文章80余篇,2005年安芷生论文引用率在全国地学研究中排名第一名,在全世界Geo-Science领域排名第九
出版时间名称作者出版社1992.07《黄土、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 第3集》刘东生,安芷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黄土、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 第4集》刘东生,安芷生,吴锡浩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0《刘东生文集》刘东生著;安芷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07《黄土 黄河 黄河文化》安芷生主编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07《第四纪地质》安芷生主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0《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历史证据和成因研究》安芷生,丁仲礼,周卫健北京:气象出版社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