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辅文科研成就科研综述魏辅文率先将种群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引入到大熊猫研究中,阐明了大熊猫的种群历史、濒危过程及演化潜力;揭示了大熊猫在食性转换和特化历程中如何在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产生适应性演化的规律;阐明了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大熊猫孤立小种群崩溃的机制,推动了国家大熊猫放归和栖息地廊道建设工程的实施
首次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和“保护宏基因组学”新分支学科
学术论著根据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网站显示,魏辅文的重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等期刊上,得到《科学》《自然》等杂志和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和评
承担项目根据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网站显示,魏辅文主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创新群体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
项目时间项目名称备注2006年7月—2018年12月佛坪大熊猫生态学研究主持,研究所(学校)2013年1月—2017年12月重大环境变化对大熊猫种群动态和遗传变异的影响及其机制主持,国家级2016年1月—2020年12月基于稳定同位素研究大熊猫食性特化历史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等级主持,国家级2016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大熊猫和小熊猫的适应性进化和趋同进化主持,国家级2016年7月—2020年12月珍稀动物濒危机制及保护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 科研成果奖励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91年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三等奖,省级1999年大熊猫营养、繁殖及种群生态学研究三等奖,部委级2006年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及其主要伴生物种研究三等奖,省级 2019年大熊猫适应性演化与濒危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