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允钢科研成就

沈允钢科研成就科研综述50年代进行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转化的研究,证明β-淀粉酶可通过迅速分解引子淀粉而影响磷酸化酶合成淀粉的能力,否定了国外文献中认为有直接抑制作用的观点;60年代开展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工作,发现了光合磷酸化过程中高能中间态的存在,提出高能中间态有多种存在形式及耦联因子的变构不同会影响高能中间态的散失和耦联效率;其后又进一步研究能量转化功能与膜结构的关系,光合机构的运转及其调控等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1954年,开始探讨稻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及分解酶活力变化与生理过程的联系

他观察到稻麦籽粒成熟过程中,淀粉大量积累时,淀粉分解酶的活力仍相当大,因此进一步追究β-淀粉酶及其产物麦芽糖的生理功能

他与合作者在实验中证明,β-淀粉酶可通过迅速分解引子淀粉而影响磷酸化酶合成淀粉的能力,从而否定了中国以外国家的文献中认为β-淀粉酶对磷酸化酶有直接抑制作用的说法

1956年,沈允钢等对水稻开花后物质的累积和运转的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开花后的光合作用对产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籽粒2/3以上的干物质是靠这时期的光合作用新制造出来的,其余是从茎秆原存物转化而来;证明籽粒乳熟期是累积物质和代谢水平最旺盛时期,此时光合产物常供应紧张,不够灌浆之需

过了这阶段,即使光合产物供应有富余,也不能全用于形成籽粒中的物质了

1958年,他运用同位素14C测定技术,探明了水稻乳熟期各叶片间光合作用产物没有什么运转,而无效分蘖的光合作用产物可部分转到有效分蘖上

1961年,沈允钢等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物输出的动态进行了研究,发现光合作用产物输出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待输出产物的浓度成正比,光合作用产物的流动与体内利用、贮藏过程有密切关系;并指出叶片光合作用产物输出的特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物大量输出,叶片以积累蔗糖为主;另一类是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物很少输出,叶片以积累淀粉为主(如棉花和大豆)

他们还研究了光合作用产物积累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对农业生产实践有参考意义

  光合磷酸化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沈允钢在殷宏章先生的领导下,着手探讨光合作用机理研究,着重进行光合磷酸化的机理研究

1961年,他与合作者完成了光合磷酸化量子需要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光合电子传递还原一个辅酶II等电子受体的同时无论合成一个腺三磷与否都需要利用4-6个光量子,这证实腺三磷合成和光合电子传递是偶联在一起的

沈允钢等在测定光合磷酸化量子需要量时观察到特殊的“光强效应”,即当照光的强度低于一定程度时,光合磷酸化的效率显著降低,在光强增加到一定程度以上,此种情况逐渐消失

1962年,沈允钢等对此现象作了进一步探讨

实验证明,经预先照光的叶绿体在暗中具有能使ADP和Pi合成ATP的能力,从而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光合磷酸化过程中存在着高能中间态

这些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被授予197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和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质子区域化研究1963年,沈允钢等的试验证明,使用低浓度NH4Cl解耦联剂减少跨膜氢离子浓度差后,反而可促进ATP形成,这个现象很难简单地用Mitchell的化学渗透学说来解释,由此推测中间高能态有多种存在状态,这是在国际上很早地表明质子有区域化现象的初步线索,为提出质子区域化假说提供了证据

1982年,沈允钢和学生的研究证明毫秒级延迟发光的快相除与文献中提到的膜电位有关外,还受质子浓度差的影响,而且这一质子浓度差主要是水氧化时释放的质子引起的,这也有力的支持了质子有区域化的看法

1993年,他指导学生的研究表明,不同pH介质中,光引起的类囊体收缩机理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一结果有助于澄清国际上的争论

1996年,沈允钢和学生观察到,低温条件(0-1℃)有利于水氧化所释放的质子在类囊体膜上形成区域化,温度升高使水氧化产生的区域化质子易向非区域化质子转变,25℃ 时就难以观察到水氧化所释放的质子区域化现象

1998年的实验表明,在接近体内生理状态的等渗条件下质子更趋向区域化等

 光合效率研究1963年,建立了补偿式光合作用测定法,利用pH指示剂反映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推算光合作用强度

1967年,改进了光合作用干重测定法,即采取措施将叶片与植株相连之处的木质部保留而将输出光合产物的韧皮部破坏,使叶片仍能在原来生长部位得到水分和矿质元素供应,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产物不再输出

1978年又创造了田间取样气流法,把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光合作用的气体样品用装置储存起来,带回室内用仪器分析,增加了测定的灵活性

 主要论著沈允钢、沈巩楙、殷宏章,成熟期及发芽期籽粒中麦芽糖的转化[J],生化学报,1958,1(4) :261~270.沈允钢、殷宏章、沈巩楙,水稻开花前后光合作用产物的转变与分配[J],科学通报,1959, 12:398.沈允钢,沈巩楙,植物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动态的研究[J],实验生物学报,1962,8(1):45~ 53.YKShen,GMShen,The “Light Intensity Effect” and Intermediate Steps of Photophosphorylation,Scientia Sinica,1962,8:1087~1106.沈允钢、李有则、沈巩楙等,关于光下积聚高能中间产物性质的探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 理学报,1963,3(3):278~292.YKShen,YCHung,The Development of Photophosphorylation Activity in Eliolated Wheat Seedings during Greening,Scientia Sinica,1964,13(10):1164 ~1174.沈允钢、王天铎,光合作用——从机理到农业[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YKShen,CHXu,JMWei,et al,The Dynamics of Millisecond Delayed Light Emiss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Photophosphorylation,Advances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ed.by Sybesma),Junk Publishers,1984:383~386.YKShen,The Phys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Mechanism of Photophosphorylation,PhysiolVeg,1985,23:725~729.YKShen,Coupling Efficiency and Its Regulation,Beijing Symposium on Bioenergetics and Biomembrames,(edby Heischer),King and Papa,Vanderbilt University Printing services,1987:341~357.YKShen,HPDai,JMWei,YQQi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the Couping Factor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the Thylakoid, Progress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edby Biggins),Martinus Nijhoff Pubishers,1987:103~107.YKShen,Coupling Problems of Photophosphorylation,Current Bio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a (edby CLZhou),Academic Press Inc,1989:137~147.YKShen,Regulation of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s,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Edby Polish Biophysical Society),1989:80~84.YKShen,Some Factors Limiting Photosynthesis in Nature,Carrent Research in Photosynthesis (edby MBaltscheffsky),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0:843~850.YKShen,JYYe,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s of Thylakoid Membrane and Energy Transduction,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1991,17(1):112~115.沈允钢、叶济宇,类囊体膜动态变化与能量转换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91,17(1): 109~112.黄卓辉、钱月琴、沈允钢,6卞氨基嘌呤对叶绿体耦联因子功能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 ,1991,17(1):15~19.YKShen,ZHHuang,DYLi,YZhang,Photophosphorylation in Photosynthesis,Research in Photosynthesis(Morata Med)Ⅱ,781~789.张树源、沈允钢等,青海高原主要C3植物的光合作用[J],植物学报,1992,34(3):176~ 184.许大全、沈允钢等,C4植物玉米叶片光合效率的日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1993,19(1): 43~48.YKShen,Dynamic Approaches to the Mechanism of Photosynthesis, Photosynthesis Research,1994,39:1~13.李德耀、沈允钢,质子动力势各组成部分与光合作用的关系[J],科学通报,1994,39(18) :1712~1715.郭连旺、沈允钢等,田间棉花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中午降低的原因[J],植物生理学报,1994, 20(4):360~366.王祝华、沈允钢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生物生产力及其对大气CO2加 浓的响应[J],生态学报,1994,14(4):398~401.王建、沈允钢等,光系统Ⅱ电子受体pBQ及DMBQ的耗氧的动态变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 理学报,1995,27(5):499~508.叶济宇、魏家绵、沈允钢等,低渗膨胀对菠菜完整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 ,1995,21(1):73~79.王振国、魏家绵、沈允钢等,叶绿体atpB及atp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植物生理学报 ,1995,21(3)265~272.王振国、沈允钢等,玉米叶绿体atpB基因表达产物的特性及其抗体对CF1功能的影响[J],植 物生理学报,1995,21(3):229~234.郭连旺、许大全、沈允钢,棉花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和光呼吸的关系[J],科学通报,1995 ,40(20):1884~1888.贺东祥、沈允钢等,几种常绿植物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1995,21(1): 1~7.张荣铣、张玉忠、沈允钢,不同小麦种光合作用对光、温、CO2及水分胁迫的反应[J],作物 学报,1995,21(2):161~164.史瑾、魏家绵、沈允钢,玉米叶绿体耦联因子ε亚基基因在Ecoli中的表达[J],生物化学 与生物物理学报,1996,28(1):1~7.史瑾、魏家绵、沈允钢,叶绿体atpE亚基因表达产物的生化特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6, 22(3):225~230.任汇淼、魏家绵、沈允钢,不同温度下叶绿体毫秒延迟发光和质子区域化的关系[J],植物生 理学报,1996,22(3):296~302.张华敏、刘愚、王美琪、沈允钢,叶绿体中的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的特性[J],植物生理学报 ,1996,22(1):27~32.郭连旺、许大全、沈允钢,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不伴随DI蛋白的净降解[J],植物 学报,1996,38(3):196~202.谭新星、许大全、沈允钢,小麦叶片的状态转换涉及PSII向PSI激发能满溢的变化[J],植物 生理学报,1997,23(1):9~14.谭新星、许大全、沈允钢,小麦叶片的状态转换和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的关系[J],科学通报, 1997,42(20):2208~2211.叶济宇、米华玲、王颖君、沈允钢,菠菜类囊体中的作用光关闭后荧光短时上升[J],科学通 报,1997,42(17):1867~1870.叶济宇、王颖君、李德耀、沈允钢,高浓度CO2诱导的小麦叶片毫秒延迟发光的振荡[J],植 物生理学报,1997,23(2):187~191.叶济宇、米华玲、王颖君、李德耀、沈允钢,质醌参与脓青素催化的PSI循环电子传递[J], 生物化学与物理学报,1997,29(6):579~584.李荣、徐春和、沈允钢等,TCA法去除放氧外周蛋白对PSII放氧侧的影响[J],科学学报, 1997,42(1):89~92.武海、许大全、沈允钢等,珊瑚树叶绿素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J],植物生 理学报,1997,23(2):145~150.侯彩霞、於新建、李荣、徐春和、汤章城、沈允钢,甜菜碱稳定PSⅡ放氧中心外周多肽机理[J],中国科学,1998,28(4):354~361.史瑾、魏家绵、沈允钢,玉米叶绿体ATP合酶ε亚基的定点突变[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 报,1998,30(5):483~487.Yunkang Shen,Jiamian Wei,The Discovery of Photophosphorylation, Discoveries in Plant Biology,1998 Ⅱ:105~114.YKShen,XBShi,DYLi,HMRen,JMWei,JYYe,Energy Transduction in Leaves Studied by Millisecond Delayed Light Enission, Photosynthesis:Mechanisms and Effects,(Garab ed)1998,Ⅲ:1755~1758.Jiamian Wei,Jin Shi,Ying Gu,Yingzhen Yan,Yunkang Shen,The Comparison of the St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ε Subunit of CF1 from Different Plant Chloroplasts,Photosynthesis:Mechanisms and Effects,1998,(Garab ed.) Ⅲ:1661 ~1666.石晓冰、史瑾、沈允钢,突变的叶绿体ATP合酶ε亚基对菠菜叶绿体毫秒延迟发光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98,25(3):244~248.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