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翔龙人物经历1934年11月29日,金翔龙出生于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性好动好想,钟情读书,喜欢科幻作品
1937年,日军侵华,随父母避难重庆,抗战烽火中,民族的苦难使年幼的他心中种下爱国思想
1940年,就读于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
1946年,随家人返回南京
1947年,就读于南京市第一中学
1948年,加入中共外围组织“火光团”
195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选择了当时冷门的普查找矿专业
大学期间,他参加多项西部地质勘查工作,足迹遍及西部山脉沙漠
1956年,大学毕业之际,恰逢国家制定《十二年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金翔龙希望投身到西部的地质工作中,但是就在此时他了解到中国的辽阔海域还是一片处女地,他选择将研究方向从沙漠转向海洋
9月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出国预备部学习(至1957年5月)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毕生从事的海洋地质研究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后,受到迫害的金翔龙并没有放弃学习,他在“牛棚”里偷偷地温习数学,学习当时刚问世的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
1978年,金翔龙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组建了现代化的地球物理技术系统
以系统工程思想设计与主持组构“科学一号”调查船上三级计算机控制管理的地球物理采集系统,并在陆上建成陆基的数据处理(计算)中心(至1981年)
1985年5月,调到位于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举家从青岛南迁至杭州
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12月,代表中国接受联合国对中国东太平洋矿区申请的技术审查,为中国争得东太平洋15万平方公里理想矿区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国际海底先驱投资国的技术答辩中做出关键性贡献
1991年,在国家海洋局组建现代化的海底探测与信息处理系统(至1994年)
1995年,协助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引进、组构多频、多波束和深海拖曳等现代化大型海底探测系统,并在筹建的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组建与其相配套的图形、图像信息后处理系统(至1996年)
1996年,在金翔龙推动下,海洋“863”项目启动,他主持的相关工作打破了国外软件的长期垄断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海底探测与开发工程)
同年,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海洋局首批开放性重点实验室正式批准成立
2009年,主持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中国海洋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2011年,主持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中国海洋探测与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2015年6月,海岛中心院士工作站成立,聘请金翔龙为工作站的首席院士
2016年10月,以金翔龙院士为首席专家的日照海洋地质研究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