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依备科研成就科研综述1964年,傅依备作为特种中子源项目组负责人之一,领导建立了居里级钋的生产工艺,在中国国内首次利用所生产的钋研制成模拟裂变中子谱的中子源
20世纪80年代初,傅依备领导研制成功加速器和中子管用氚靶,满足了国防科研的需要;参加和领导了核试验中放化分析诊断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多种直接测定裂变燃耗和聚变燃耗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历次核试验的放化诊断;发明了内活化指示剂法测量中子总数和能谱,利用不同指示核素的中子反应阈能值,诊断不同部位的不同能量中子和中子总数,从而揭示了体系中核反应的精细过程和图像,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复杂核反应体系的中子能谱和中子总数的测量,并进一步发展用于带电粒子活化率的测量;自主研发了一种从地下获取气体样品的新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地下核试验的取样,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快速的特点,从而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核爆放能诊断方法;傅依备在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靶的设计与研制技术攻关中担任组织领导工作,在中国国内首次研制出激光聚变用直径为550的薄壁充氘氚玻璃微球,其几何参数、耐压强度、保气寿命和抗腐蚀性能等主要指标达到和超过中国国外同类靶球的水平,并用于神光Ⅱ激光装置的打靶实验,为中国的惯性聚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傅依备作为聚变—裂变混合堆氚工艺研究负责人,对氚增殖剂的合成及产氚、释氚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在线和离线研究,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新成果,傅依备主持和指导了放射性同位素和核辐射技术应用研究,研制出一批放射性显像药物和优良的骨肿瘤治疗药,首次采用辐射技术对聚硅碳烷纤维进行不熔化处理,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硅碳纤维,还主持通讯和电力电缆接续聚合物材料套管的辐射改性研究,取得重大的实际应用成果,形成了具有工业规模的辐射加工产业,主持并参加了特种中子源的研制和核试验放射化学诊断以及核装置特种材料表面化学和材料辐射相容性的研究,并负责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激光驱动聚变微靶研制实验室,在“863”计划中,承担了聚变裂变混合堆氚工艺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固体增殖剂裂变堆在线产氚演示回路,在同位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材料的核辐射改性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学术论文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傅依备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科研成果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傅依备获得国家级发明、科技进步等奖4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4项,院预研基金科技成果奖12项
获奖年份获奖项目名称奖项名称2010年金属掺杂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剂的研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纳米填充协同辐射硫化优化EPDM性能的新技术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基于单层包裹金团簇的ICF靶材料掺杂与制备技术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核辐射对核XX用典型高聚物材料性能和结构影响的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液滴法研制激光聚变靶丸大形状因子薄壁空心玻璃微球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电子束辐照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体的化学结构及其热解特性的研究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997年铀金属在CO气氚中表面反应XPS研究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993年LF-12号装置间接驱动内爆出中子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年造氚——裂变关联法诊断氢弹剧变威力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990年一种新型肾显像剂99mTc-MAG的合成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987年内活化测量脉冲高能中子总数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